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湖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异动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 23:44 中国经济时报

  编者按:2006年,湖南省已持续6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三二一”排序,调整为“二三一”排序。第二产业比重重新超过第三产业,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退还是理性回归?像湖南这样的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究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律?本文通过回顾湖南省产业结构变化的历史,运用经济理论对比分析我国其他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情况,作出了“理性回归”的判断,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观点和资料,对于正在经历工业化、城市化的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具有政策制定方面的借鉴意义。标题为编者所加,原题《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分析》。

  刘庆选 刘山

  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增长初期更多地表现为量的扩张,而当量的扩张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发展更多地需依靠结构优化和升级。在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湖南经济要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需准确把握产业结构现状特征、演变趋势和路径,因势利导,主动地推进产业结构的转换与优化升级。

  从三二一到二三一:理性回归

  2006年,湖南省生产总值为7493亿元,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123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3038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9.6:39.9:40.5,变为17.8∶41.7∶40.5,此前已持续6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三二一”排序,调整为“二三一”排序。

  湖南产业结构的这一动态,是值得高度关注、具有特殊意义的结构变化。依据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以及国内外认可的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三二一”排序是最优或最终的优化路径。湖南产业结构从“三二一”排序,回调至“二三一”排序,究竟是不是理性回归?众说纷纭。通过比较研究湖南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以及有关理论和意见后,我们认为,湖南产业结构演进过程表现出中国省级行政区域经济增长的特殊性,由于湖南产业结构曾过早地表现出高级化,或者准确地说是呈现出虚高度,这次产业结构回调应该是一次理性回归。

  从理论看,湖南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初始阶段,第二产业增加值居首位应为常态。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认为,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不发达经济到成熟的工业经济整个变化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第1时期是初始阶段,第2-4时期是工业化阶段,第5-6时期是发达阶段。根据钱纳里标准模式分析判断,多项指标表明,湖南处于工业化中期初始阶段,即大致为人均GDP1200-2400美元(1980年价)的第3时期。也就是说,工业化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比重应该居首位。

  从历史看,湖南第二产业比重居首位仅7年(1992年-1998年),时间太短。分析湖南第三产业居首位的6年(1999年-2005年),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其一,尽管第三产业居首,但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不对称。2001年至2005年间,湖南省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8.5%、46.6%和44.9%,虽然第三产业比重比第二产业高出1个多百分点,但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第三产业却仍高出1.7个百分点。其二,在工业化期间,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比重不居首位,这种工业化的基础是不牢固的。一个国家和地区第二产业居首位的时间,往往就是其工业化的时间。而这一时期,西方发达国家或地区用了上百年的时间。湖南第二产业居首位的时间仅仅7年,时间之短,世所罕见。

  从比较看,全国现阶段第三产业居首位的一般是大都市,省区很少。2005年全国31个省市区第三产业比重居首位的,只有北京、上海、重庆等3个直辖市和湖南、海南、广西3个省区。一般来说,城市产业结构与地区产业结构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由于基本没有非农人口和第一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和工业,第三产业比重居首位是一个普遍现象;但一个省级行政区,第一产业往往占相当比重,农村地域大,服务业不可能像城市那么发达。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较为发达的省,甚至天津这样的大都市,三次产业结构都是“二、三、一”,还没有进入“三、二、一”的高级化阶段,并且第二产业的比重占1/2左右,一般要领先第三产业10个百分点。

  从现状看,以传统产业为主的湖南第三产业,与承担主导产业重任的要求相距甚远。湖南第三产业规模小,质量差。从就业人员看,主要分布在传统行业。据2004年经济普查,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比重高达29.6%;交通运输、仓储、

邮政业与批发零售业比重分别为8.2%和10.1%;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福利业分别占19.8%、7.1%。从主营业务收入看,也主要分布在传统行业,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比高达65.7%。

  1999年-2005年湖南第三产业比重虚高的原因

  直观地看,形成1999-2005年湖南第三产业比重虚高,直接原因是湖南省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比重过低。目前,湖南省第三产业比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左右,第二产业低于全国水平7个百分点左右。这种产业结构并不表明湖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已达较高层次。从总量情况看,2005年,湖南省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40亿元,规模在全国排名第11位,但其总量仅相当于广东的27.5%、山东的44.6%、江苏的40.7%、浙江的49.1%。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电通讯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广东的31.5%、山东的42.9%、江苏的45.0%、浙江的50.9%;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广东的37.2%、山东的37.2%、江苏的27.2%、浙江的35.8%。可以说,湖南产业结构的虚高度特征,表明湖南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还很大,拓展的空间还很大,远未达到由第三次产业主导整个经济增长的地位,还必须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改变湖南产业结构虚高的状况。

  从比重看,湖南工业规模明显偏小。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较低,2001年为30.8%,比全国43.5%的平均水平低12.7个百分点。目前,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了33.6%,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少5.7个百分点。

  从工业内部结构看,湖南工业质量较差。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认为,当生产资料工业领先增长,比例小于1,标志着进入重化工业阶段。霍夫曼理论揭示了工业化过程中工业部门内部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即说明资本品工业规模越发展,相应地消费品工业比重越小,工业结构乃至整个产业结构高度越高。湖南轻重工业之比2001年为41.52∶58.48,2005年为35.33∶64.67。根据霍夫曼理论判断,湖南业已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也就是钱纳里模型的工业化中级阶段。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不同,湖南仍处于这一阶段的初始期。一方面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代表的消费资料工业发展很不充分。另一方面,在中期初始阶段,湖南重化工业中原材料工业产值比重大,加工、装配工业比重小,全省高耗能行业企业占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超过50%,重化工业的精加工度还很低。

  从就业结构看,工业化滞后的情况更是明显。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分析显示了从事第一、第二和第三次产业部门的劳动力比重。当一个国家向前发展时,农业劳动力比重从最不发达国家的80%下降到最发达国家的7%-8%。从事第二次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同步增加,但在接近50%水平,通常情况下在接近40%时,就开始稳定下来。第三次产业有着最高的收入弹性,即使农业和工业劳动力占总量的比重停止增长,它的劳动力份额仍增长着。2005年湖南省年末从业人员为3800万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是48.6∶21.5∶29.9,其中第一产业富余劳动力1400万人(不含季节性剩余劳动力),而且每年新增劳动力近百万。由于本省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难以有效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湖南省目前已成为全国第二大劳务输出省份,劳务输出人数达到800.8万人,劳务输出年收入达500亿元左右,不少县(市)年劳务收入在5亿元以上,数倍超出县(市)当年财政收入。外省挣钱,本省消费,带动了湖南第三产业发展,这也是湖南第三产业不完全依托本省第二产业发展起来的一个主要原因。

  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新型工业化

  2006年11月,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立足现实基础,立足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与推动,立足惠及全省人民,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以工业的大发展推进全省经济的大跨越。这为湖南产业结构优化指明了正确而又便捷的路径。沿着这个方向性路径,我们认为,湖南今后几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着力抓好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产生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离开了信息化的工业化,不是新型工业化。目前湖南省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应用不够,对促进高耗能行业的转换应用不够。专项调查显示,全省8.1%的企业没有实施信息化,41.9%的企业信息化尚处于初级水平,即信息化只覆盖部分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开发缺乏统一规划,信息难以共享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加速新型工业化,抓信息化往往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是要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嫁接,二是要加速电子信息产业化的发展步伐。

  第二,着力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主要是要增加科技经费投入。2005年,湖南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只有0.7%,低于全国1.3%的平均水平,更低于韩国和印度3%和2%的水平。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科技活动和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4.4%和7.6%,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打通湖南科技创新中的资金瓶颈。政府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开发投入,真正做到让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占到其销售收入的5%以上,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企业创新,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培育一批主业突出、

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骨干龙头企业,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三,着力引进和建成一批重大项目。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泛珠三角合作的机遇,加大项目的引进力度。围绕湖南省优势产业,精心策划、系统包装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充分利用中博会等各种经贸活动平台,加大项目推介和发布力度,主动加强对接,力争项目落到实处。善于利用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在湖的有利条件,积极争取国家一批重大优质工业项目落户湖南,并围绕这些重大项目,建设一批相应的配套项目。要依托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中央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建成一批重大项目。

  第四,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钢铁有色等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石油化工、林纸加工等传统产业,形成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促进各类园区依托比较优势,形成产业特色,实现规模效益。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林纸加工等既是湖南支柱产业,也是高耗能行业。目前,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准入标准正逐步“亮相”,湖南必须积极贯彻实施,抓好节能降耗减排。

  (作者分别为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中共湖南省委政研室副厅级纪检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