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恶名成为快销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1日 22:27 北京商报

  戴希曼又出名了,这家号称京城第一的鞋城自从以行业揭黑者身份亮相后,已凭“冒充德国血统”、“遭工商查处”等“重磅新闻”出位频频。当缺乏真实感的正面褒奖为策划界摈弃的时候,负面曝光成了出名的灵药——镀金不易,跳到探照灯下却能第一时间聚光,一样是锃光瓦亮。

  一句坏话能够抵消十句好话,这是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可抛却正反方向不计,这一句坏话的影响力实际可与十句好话匹敌。在2个月的时间里,这家连鞋架影子都没见着的鞋城几乎已是家喻户晓,如果以抢夺眼球作为最终目标,戴希曼可谓是相当成功的推广案例。

  在这场自导自演的恶炒里,被涮的是公众、是工商、是媒体,可在重罚的呼声中,我们能看到的确实数字是“如果

商标侵权,最高罚款10万元”。想想看,一家企业要在信息海洋中把美誉推到如此风口浪尖,需要的将是多少年,又是多少个10万元?也难怪戴希曼负责人会笑谈“负面”,甚至宣称接下来的信息还会比这个更负面。

  所谓形象,是对那些换脸不易、需要依靠形象长期生存者而言的,如果进退机制随意,恶炒支出远低于维护美誉,名气自然会成为可炮制的快销产品。而苦苦建立的形象生存期缩短,公信力减弱,推广成本升高却成了守法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在低门槛的恶炒里,我们不能要求戴希曼们考虑名声的好坏,因为第一个出现的概念是

性价比

 毛颖颖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