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成立创新战略联盟:煤化工技术“我”做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 08:12 经济参考报

  

成立创新战略联盟:煤化工技术“我”做主

  图为某煤化工集团厂区概貌。(本报资料照片)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然而煤炭应用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高能耗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我国煤化工产业严重依赖引进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今年6月,新一代煤(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业内人士认为,联盟有望打破长期以来行业内力量分散、产学研脱节的局面,改变中国煤化工行业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

  煤化工技术引进花了大价钱

  引进技术多,科研成果少,转化项目更少,是目前我国煤化工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不少业内专家指出,由于企业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意识淡漠,造成了煤化工技术上过度引进和重复引进。

  长期以来,我国煤化工技术主要依赖从国外引进,世界上几乎所有类型的煤气化技术在我国都有应用。有资料显示,我国引进的煤气化装置每天处理煤量约5.8万吨,据此估算引进技术的专利实施许可费高达两亿多美元,这还不包括昂贵的专有设备费和现场技术服务费等。

  但我国引进的煤气化技术并非都是完善的技术。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一位高级工程师介绍,煤化工产业链长、技术复杂,在欧美国家大多由国家或大企业投入研发,把其作为技术储备,但多数并没有大范围地推广使用。中国花巨额资金购买国外技术成果后,还要再投入相当多的力量才能大规模生产应用。这样一来,我国就成了发达国家煤化工技术的实验场。

  近年来,各地煤炭企业积极向煤化工产业进军,建设煤制油、煤制甲醇和烯烃等项目。专家指出,“煤化工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或大企业主动推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些具有前瞻性、关键性的技术储备,否则到用的时候没有,受制于人。”

  联盟聚焦煤化工核心技术

  今年6月,在新一代煤(

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启动仪式上,联盟理事长金克宁提出,联盟将紧紧围绕企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需求、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需求,按照开发技术的先进性、前瞻性的原则,聚焦“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的主题,开展新一代煤(能源)化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煤的气化是煤化工最核心的技术。过去煤气化生产污染严重,能耗高。新一代煤气化技术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引进了在当时相对成熟的德士古技术,并在鲁南建成第一套工业示范装置,但煤种的适应性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内有关单位虽已开发出的多种气化技术,由于研发力量分散,投入不足,致使科研成果大多停留在中试阶段。

  联盟成立后的首要重点工作被放在煤气化技术上。其目标是要在水冷壁干粉煤气化炉技术、二段式粉煤气化激冷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自主

知识产权新成果,并采用这些技术建设工业示范装置和大型工业化装置。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发展替代石油更重要的是气化技术和甲醇制取烯烃为主要途径,产生各种化工产品,作为化工原料,这才是真正对石油作为原料的替代。因此,联盟近期另一个重点放在甲醇制取烯烃上,希望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万吨/年丙烯工业试验装置的技术开发,在催化剂、反应器、分离系统等方面取得工业化技术成果。在此基础上,建设20万吨/年丙烯的工业示范装置,为百万吨级的工业化大型装置提供技术保证。

  据了解,不久前大唐国际煤化工项目购买了德国从合成气制甲醇再制烯烃的技术,光是软件就花了2000万美元。而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类技术只要国内自己研发出来,国外价格马上就会下跌。

  煤化工行业工艺复杂,规模大。专家告诉记者,按照发改委对甲醇制烯烃项目的要求,最小规模都在年产60万吨,如果工业示范装置按年产10万吨左右考虑,投入也需要数亿元。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目前的实力只能承担开发产业后端的产品技术,以小投入获得高收益。但在产业前端的缺口却始终难以弥补,使得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严重依赖国外引进。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的问题。新一代煤化工技术的核心目的,正是要解决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关专家同时指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还取决于国家环保政策的配套实行。

  联盟为产学研搭建新桥梁

  目前,我国产学研结合基本局限于单个项目合作,大多数的开发项目依靠个别企业和科研院所在自愿的基础上自由结合。在大学院所中,更多的科研成果只能做到小试或中试阶段,实现工业化的成果很少。

  对于煤化工而言,单个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都不可能承担全过程、多品种的技术开发任务,仅可能参与其中某一环节或几个环节工作。

  新一代煤化工创新战略联盟不再只局限于围绕一个项目,而是按照工艺技术、工程技术、关键设备制造技术开发并重的原则,遵循机理研究—小试—中试—工业示范装置—大型工业化装置的技术开发规律统一规划技术开发任务。

  具体而言,联盟将各成员按各自的功能加以分类:科研单位、高校通过原始性创新和前沿技术的突破,为联盟技术创新提供持续支持;工程公司通过工艺和工程技术的开发加速联盟内技术成果向产业化的转化;生产企业提出需求,提供资源支持为成果转化搭建产业化平台。首批10家成员单位中,既有

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又有兖矿、安徽淮化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既有工程公司,又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

  “依靠一个企业的力量难以与国外的政府投入和大公司投入抗衡,大家联合起来,或许能够改变现状。”联盟有关人士指出,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希望国家从科技资源上加大对联盟的倾斜,带动联盟参与者的积极性。另外,根据过去的历史经验及教训,一定要正确处理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关系。

  这位专家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国家应给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自主创新,而不是一味强调越快越好。建设创新型国家要从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出发。否则有可能就会出现一些企业等不及新技术研发就急于从国外引进,国家花了钱,还损伤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