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忠县柑橘梦想:库区现代化农业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 17:29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

  一个举世无朋的水利工程,一场举世无朋的工程移民,在变革中国的众多因素交织之中,成为重庆直辖的直接原因。10年前,于重庆是机会,也是重任。

  移民易而安民难。而对于置身其中的重庆,与其说肩上重担是100万移民,不如说是100万安民来的准确。10年沧桑,其间多少割舍亲情,别离哀伤,都一一压在重庆的肩山。

  由移而安,向安而移,一发动而牵全身。10年弹指,重庆在其间不但为三峡工程的成功提供了保证,还逐渐探索出一条安民之路。“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移民也许是直辖重庆的开始,但远远不是最后。

  本报记者 吴红缨 重庆忠县报道

  6月6日,忠县涂井乡,漫山柑橘林。敞着蓝布衫的马天印,笑眯眯地站在午后的果园算账:8亩果林春天收成1万多斤,赚8000多元。

  忠县引入国际资本,历时十年打造的“施格兰”项目———重庆市最大的农业产业项目,已初见成效。而其间的徘徊与曲折,可以一窥库区产业化道路的艰辛。

  来了一个美国人

  1997年冬天的一个清晨,70多岁的美国人博富文乘船抵达忠县港。当时以重庆市移民局官员身份在现场的岳非丘回忆说,港口的河滩,密密麻麻站着至少2万人,锣鼓喧天,一条100多米的红地毯从趸船边一直铺到港口外的泊车处。

  博富文是美国施格兰公司董事长。该公司是

全球500强企业,从事饮料和娱乐业。博富文此行是参加“施格兰纯品康纳柑橘技术中心”的奠基仪式。

  此前,博富文在中国多地考察,认为忠县是亚洲乃至全世界柑橘最适宜生长区,决定将此地作为果汁生产、加工地。

  据施格兰公司与忠县政府及重庆三峡建设集团达成《施格兰·三峡柑橘产业化项目》协议,项目计划分三步:美方施格兰投入1100万美元,作为“铺底”资金,建柑橘技术中心,提供技术培训;第二步,中方建6万亩果园;第三步,双方合资,建年加工能力为30万吨的非浓缩鲜果汁厂。

  重庆直辖之初,忠县还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移民重县”。这里是封闭的丘陵地区,县城距重庆主城180公里,驱车需12个小时。据统计,忠县1997年地方财政收入仅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6元。

  忠县亦是库区第二移民大县,忠县果业局局长牟其林说,施格兰项目的管理模式对于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忠县来说是全新的。美方为援建方,提供资金、技术,龙头企业为三峡建设集团,负责育苗,加工。忠县政府负责果园修建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从建园,育苗,种植到投产,用了7年时间,一路艰辛。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与中国传统农业独户承包,分散经营的方式,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让农民拿出土地,将规划区内的土地集中连片,统一建设;果园成形,说服农民种树。一切都是在县政府下达强制指标,乡镇干部磨破了嘴皮的前提下,才得以达成。

  同时,为了增强农民的信心,施格兰公司不得不做额外投入,开辟237亩标准化的示范果园,以让农民看到柑橘园未来的模样。

  在县政府层面,他们促成三峡建设集团提前建设加工厂。一般而言,建设果汁加工厂的一个前提是,鲜果的投产面积必须达到2万亩以上。一切都为了使农民们相信,他们的果实,不愁销路。

  重庆市委党校专家何关银曾对三峡产业进行过研究。他表示,库区产业空虚,资金缺乏只是其次,该区域长期以来因处于封闭性地形而形成的传统经济社会,如何促进其社会转型,具备现代商业社会必备的各种要素,才是根本问题”。

  2004年发生很多事,施格兰公司因被法国威望迪环球公司兼并,不再经营果汁,而离开忠县。但这一年,产业已走上正轨,初具轮廓,这一年,马天印等3.5万多户农家的6万亩果园内,长出了果实。农民们初次燃起了热情,争相申请加入。

  新问题

  果园有了产出后,农民有增收。马天印对记者说,去年种果收入8000多元,加上家里养的猪,做一些零星的手工活,全年收入1万多,比在外地打工的两个儿子还强。

  据牟其林介绍,到2006年,忠县有9万亩柑橘园。种植果园,还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家土地荒芜的问题。牟其林称,“劳动强度也不高,现在留在农村的多为50岁以上的老人,完全可以应付。”

  牟其林称,忠县的最终目标是打造“中国柑橘城”,在2015年,建成30万亩基地果园,年产柑橘73万吨以上,年产鲜冷橙汁35万吨左右,年总产值36亿元,可安置移民6.28万人,近10万人从事柑橘相关产业。

  但是,令忠县政府感到苦恼的一大问题是,农户与企业始终不能结成紧密的利益联合体。

  牟其林说,目前项目的运作模式,是订单式的。三峡建设集团与农户约定的收购价为0.65元/斤,但一些外来的收购者,可能出价到0.8元/斤,农民便愿卖给他,好的果实自己挑到市场卖,更能卖到1.2元/斤。这样,便不能保证加工厂收到足够数量的水果。

  私下卖果,加上一些农户因缺少劳力和知识,未能严格按技术方案施肥、打药、下果,曾令三峡集团一度表示丧失信心。

  对于果农而言,他们则认为收购价格权利完全掌握在公司手里,只有这一销售主渠道,目前的收购价格就这样低,三五年后果树大量投产,如遇市场行情变化,公司压级压价甚至不收,风险将全让果农承担。

  重庆市副市长吴家农在今年该市的“两会”中曾谈到,当前库区运行的龙头公司加农户模式,存在的问题是,农民仍然是体小生产者,靠天吃饭,力量单薄,不能对抗风险。

  吴家农说,“真正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应该让农民成为雇工,不管丰收、欠收或灾情,都领取工资,风险由龙头公司承担,从而才能使农业生产方式根本改变。根本的原因,仍是龙头公司实力不雄厚。”

  忠县移民局副局长徐秋华曾对施格兰项目进行过专门研究。他分析说,项目运行中过于浓重的行政色彩,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大原因。“项目从头到脚,都是县政府成主导,这样的模式虽然有很多好处,导致了企业、乡镇和果农对政府产生较强的依赖性,而对自身的约束不强。”

  美国人博富文对忠县并未放弃。2006年,在忠县政府力邀下,他再次入驻。这一次,他成立了博富文柑橘有限公司,建起了基地和果汁加工厂。

  “政府是希望有一家竞争对手,同时,两个加工厂在本地,可以加强果农的信心。”徐秋华说。

  在总结过去种种教训,及三峡建设集团的经验后,博富文采取了吴家农所寄望的经营方式。在忠县政府帮助下,他承租农户土地9.1万亩,集中规划果园,聘农民到园区打工,领取工资,同进,吸引一批高学历技术人员参与。

  对此,人们仍在好奇地观望。很多农户并不接受进入公司。马天印说,“每天定点上下班,不习惯。”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