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过热趋向压迫调控基调偏紧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 17:28 中国产经新闻

  上游产品价涨,流动性偏大,顺差压力逼近——

  本报记者 邵昌平报道

  7月4日,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之前,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发表报告,提前对上半年的中国经济进行了透析。这份最新经济展望认为,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有可能达到10.9%的新高。报告指出,“中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更加明显”,加息和取消利息税的建议也被附带提出。

  报告认为,与一季度相比,目前经济运行中偏快转向过热的特征更加明显。以外贸顺差急剧扩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进一步加剧为核心,引发一系列矛盾。

  尽管面对国际收支失衡、流动性偏多问题,财政部已经出台调整出口退税、拟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等“大手笔”财政政策。不过,由于上半年外贸顺差涨幅过于剧烈,贸易顺差过大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核心诱导因素。

  外贸顺差过大对

中国经济的影响之一就是货币流动性过剩局面更趋严峻,狭义货币M1的增速加快表明货币活跃程度明显提高,银行信贷偏快的状况没有扭转,1—5月新增贷款已达2.1万亿元,同比多增3115亿元;在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刺激下,实体经济中出现工业生产增速逐月加快和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反弹现象,经济增长没有摆脱对传统工业化的路径依赖,在高速增长期为粗放型增长付出的土地、能源、资源和环境代价太大。在“三过”等旧有矛盾没有有效解决甚至还有所发展的同时,经济运行中又出现货币流动性过剩刺激虚拟经济非理性繁荣的新矛盾、新问题,资产价格泡沫膨胀,
房价
涨幅反弹,股价大幅上涨后剧烈波动。

  报告预测,今年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到26.1%,比去年提高1.6个百分点。“在产能过剩矛盾实际已经相当严重但暂时得到掩盖的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高增长将使未来社会总供求矛盾更加深化”。

  在作出经济过热风险加大的基本“诊断”下,下半年的调控基调自然是“紧缩”。

  报告预计,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今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上涨3.3%,这意味着将超越央行制定的3%加息“警戒线”。再次加息和取消利息税的建议在报告中被同时提及,其效果无异于“加息两次”。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建议,今年下半年,宏观调控必须坚持稳健偏紧的政策取向,总量政策要从利率、汇率、出口退税率、劳动力成本、土地资源、环境成本等多方面调整要素价格水平,着力控制贸易顺差扩大和投资增速反弹。

  从国家信息中心的报告不难看出下半年宏观调控关注的热点。首先就是粮油肉蛋奶等基本生活资料的保障供应及价格波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耕地红线的保障、确保粮食安全问题。其次就是加息的时机和幅度,再次就是

人民币汇率浮动是否会进一步放宽以改变进出口不平衡的局面。最后就是基础建设、重点工程建设会否受到压缩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因此,上游产品的飞速上涨(包括粮食价格、原材料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加上流动性偏大(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固定投资高位反弹)以及顺差压力逼近(与欧盟、英美等贸易摩擦频繁)等因素,下半年过热趋向压迫调控基调将偏紧。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