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五百强在北京》:荣耀的传承 李嘉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4日 14:29 《500强在北京》

  片名:家国十年——荣耀的传承:李嘉诚

  引子:

  2006年7月,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宣布,出售旗下电讯盈科公司超过五分之一股票,随后,一位特殊的买主出资48亿港币,准备收购电讯盈科12%的股权,然而让李泽楷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人竟然是他的父亲——李嘉诚。四个月后,李泽楷策动公司76%的小股东投票否决了把股票卖给李嘉诚,李泽楷最终没有把股票卖给父亲,对此,香港媒体评论为——这是一场父子之间的暗战。

  李炜1:李嘉诚和李泽楷永远是香港人最关注的一对父子,人们关注李嘉诚是因为他的财富,在香港有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就是说市面上每四块钱当中,就有一块跟李嘉诚有关系,据说李家的资产总数超过了香港资产总数的四分之一,香港人住房子,坐车打电话,出门买东西,各个环节 都离不开李家的产业,很多人都说自己是在给李嘉诚打工。而关注李泽楷是因为他的做事风格永远出人意料,和父亲之间永远有说不完的恩恩怨怨。在我看来,李嘉诚和李泽楷之间的恩怨完全是属于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同期;电影《甜蜜蜜》主题曲

  解说:1997年4月26日,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揭晓。一部以反映香港移民生活为主题的爱情片《甜蜜蜜》史无前例地席卷了九项大奖,这也成为回归前夕香港人的时尚话题,回归让许多香港人的心态和生活状态发生了改变。此时的李嘉诚家中,一场他并不期待父子分歧也即将拉开帷幕。第二个儿子李泽楷刚刚脱离了家族企业,正在面临新的创业环境和新的考验,尽管这不是李嘉诚希望看到的选择,但作为父亲,他还是表示了支持。

  采访夏萍:李泽凯最大的梦想是单飞,但是呢,李先生最大的想法是,儿子需要的时候,爸爸会不在乎所有的一切,都会来帮儿子实现他的梦想,

  解说:对于李嘉诚来说,这一年,二儿子的自立门户不是他唯一操心的事情,正在进行的东方广场项目也在一直牵扯着他的精力。

  采访衣锡群:

  97年,或者更早一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我和李先生面对面地讨论一些问题,李先生就拿出一张纸来,在那个纸上画出了这个,东方广场面向长安街这一边的立面图,他非常希望在这50年的大庆到来之前,就他勾画的这个草图,能够变成一个实景,但是现在,有很多因素使得这个景象可能出现不了,他为此非常着急。我想我是第一次对着你们说这个话,我相信我看到他眼睛湿润,就是几乎是欲哭无泪那个样子。就可见他当时是非常着急。

  李炜2 :第二代继承人能不能把李嘉诚的财富帝国发扬光大,这成了好多香港人最关注的一个话题——特别是李氏集团股票的持有者。这个时候,李嘉诚的长子 李泽钜33岁,已经在集团副主席的位置上度过了第三个年头,平时作风踏实稳健,被看作是李家最有希望的接班人,二儿子李泽锴只有 31岁,性格却是异常的叛逆,1994年他就已经完全脱离了父亲和大哥,开始自立门户,这在一般人眼里是件很难理解的事情,放着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总裁不做,偏偏要去另起炉灶,李泽锴究竟是怎么考虑的呢?

  解说:尽管已经另起炉灶度过了三个年头,但李泽楷在最初还是没有离开父亲打拼多年的地产业,在这一点上他多少还是传承了一些父亲的风格。单飞前几年,李泽楷的事业发展相对平淡, 1998年,互联网成为了席卷全球最热的一股经济浪潮,IT经营的财富以几何级数飞速发展。在网络经济的影响下,这一年年初,李泽楷提出了著名的“数码港”计划,把高科技和房地产相结合起来,在香港建立一个像硅谷一样的工业城,这个全新的概念立刻得到了香港政府和股民的支持。

  采访郭一鸣:李泽凯大家都会认为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作为第二代的年轻人他很聪明,很有能力。这是市场上公认的。他哥就是一个很传统的中国,大的儿子你要继承家业,对李嘉诚,对家业的兢兢业业这种形象,他就很叛逆,给大家的感觉就觉得他叛逆。

  解说:李泽楷的能力和叛逆很快得到了证明,1999 年夏天,他建立了盈科数码动力集团,12月23日,盈动股票飚升,市值在一天之内暴涨了379亿港元,打破了港股有史以来单日成交额的最高纪录,李泽楷一跃成为全香港第四大富豪,当地媒体用这样的话语来评价他——儿子用一天挣来了父亲一辈子挣的钱,继父亲被称为李超人之后,李泽楷被香港人称为小超人。同年10月,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全球50位数字精英时,李泽楷名列第30位,成功后的李泽楷终于有了自豪的资本,一时间,他所创造的财富神话也让他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偶像,不少年轻人开始模仿李泽楷留起了小平头,这种发型被称为——IT头。

  采访施永清:李泽锴呢,给人家的看法呢,比较愿意去尝试新的生意。他是想靠自己的力量去做出成绩。

  李炜3:据说李嘉诚小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商人,有意思的是最终他却成了华人圈里最有名的商人。和李嘉诚不一样,李泽锴一开始就对商业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可能和老爸的栽培有关系,在他和李泽钜八九岁的时候,李嘉诚就在董事会办公室里添加了两个小板凳,让两个儿子参加公司的董事会——听不听得懂没关系,先感受一下气氛。经常是大人们在挣的脸红脖子粗,俩孩子被吓得哇哇直哭。随后兄弟俩都被送到国外读书,可能是受西方教育的影响,李泽锴从小就很独立,上学期间自己到快餐店和高尔夫球场打工,据说因为常年背高尔夫球杆,李泽锴的胳膊还落下了毛病,所以他至今都讨厌打高尔夫。特立独行——这可能是好多富家子弟的共性:毕竟谁都想证明自己不是靠老爸才能成功的。但是呢,天有不测风云,似乎是注定,他还要在事业上和自己的老爸扯上千丝万缕的联系。

  解说:2000年8月17日,阳光在李泽锴眼中显得格外的灿烂,刚刚崭露头角的盈科数码以380亿美元收购了本地最大的电信服务供应商——香港电讯公司,李泽楷也因此站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最高峰,这一天,他雄心勃勃的宣布,要创建“全球最大的宽带互联网企业”。股民们对网络新浪潮的追捧让盈科数码变成了一个新的创业神话,此时的媒体上,人们没有看到李嘉诚的评价,此时也许他正在分享儿子成功后的喜悦,也许他正在为儿子事业的前途担忧——毕竟,收购神话背后是一个创纪录的商业贷款数字——120亿美元,三年还清。

  采访施永青:其实我个人觉得,市场是不容易估计的,当时他做了这个投资,如果中了就赚大钱,市场回落了就要亏损了。

  广告,递进宣传片1:背负百亿贷款,李泽楷立志建立互联网帝国,面对网络泡沫带来的致命打击,父子之间,还会发生怎样的恩怨情仇?广告之后请继续收看斯柯达五百强在北京香港回归特别节目《家国十年——荣耀的传承》

  解说:对于雄心勃勃的李泽楷来说,2000年5月是一段异常灰暗的日子——债务的压力一天比一天沉重,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大洋彼岸的纳斯达克又传来了一个让人不安的消息:多支高科技股持续暴跌,纳斯达克指数从5000点直跌到1000点,接近崩盘,3000亿美元的资产瞬间消失。财经界惊呼:网络经济开始出现泡沫!在香港,李泽楷的事业同样没能幸免, 盈科的股市价格很快一路狂跌了70%,市场价值瞬间蒸发了将近 280 亿美元。对此李泽楷的股东们变得勃然大怒,一度对小超人崇拜不已的当地媒体也给他取了个充满讽刺意味的绰号——“可怜的小Richard”。

  采访施永清:买了以前电话公司,现在变成电信盈科的股票的人,资产都蒸发掉很多,变成有些人觉得,你就赚大钱,我的退休的计划也给你破坏了。

  解说:2001年的第一个春节对于李泽楷来说,多少透露出一丝寒意,此时,盈科的股价已经从半年前的28元一直跌到每股不到两元。尽管在压力之下,李泽锴还是没有向父亲求助,而是想尽办法到处筹措资金,但在全球IT业的全面衰退面前,东山再起的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

  采访施永清: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呢,他也做成社会一定的怨气。因为曾经试过一些电话亭给人家放炸弹。也有人在股东大会去提一些难听的问题啊,发表一些对他不怀太好意的意见了。

  解说:在香港财经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未经证实的故事:正当小超人和他的盈科数码面临绝境的时候,一天中午,大批守候在港岛香格里拉酒店的记者正准备采访当时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而随后,令他们惊奇的一幕发生了,12点30分,此前被盛传矛盾重重的李嘉诚及李泽楷父子突然出现在镜头前,他们穿过酒店大堂,径直乘扶梯前往楼下中餐厅“夏宫”去吃饭,父子两人共进午餐没过几个小时,股市上就传来盈科股价上扬的消息。李泽楷由此摆脱了危机。

  采访郭一鸣:

  因为这个李泽凯在当初来说,李泽凯的一举一动,大家都会跟李嘉诚联系在一块,有的人就认为这是李嘉诚让他儿子来做这种事情的,诸如此类,这个都这么看,社会上认为他背后有李嘉诚,所以李嘉诚在背后支持的话,就不存在资金不足,不存在说没有能力,一切都不存在

  李炜4:对这件事香港人的观点很不一样,有人说李泽楷有胆识有魄力,只不过是赶上了互联网泡沫,栽了个跟头,没有老爸帮忙也能挺过来;也有人说李泽楷能成功还是因为有老爸在后面罩着,要不然恐怕早就破产了。其实呢,李嘉诚在生意上帮助李泽楷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一次的起因是网络泡沫,要说起上一次话可就长了,那得从20年前说起。

  解说:1987年12月,李泽锴中断了在斯坦福大学的学业,成为一家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这一年,他只有21岁。两年后,李泽楷开始在父亲的公司里帮忙做事,在旁人眼里,继承家业是他最好的选择,而对于李泽锴来说,事业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超过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

  采访夏萍:李泽凯是超出梦想的人,他是非常有自己的理念,很有想法的一个人,他是属于那种,就美国式的,很自我的。

  解说:1993年7月23日,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27岁的李泽楷头一次登上了偶像默多克的私人豪华游艇,经历了三天的谈判后,李泽锴卖掉了自己一手发展壮大的亚洲卫视,成交价是9.5亿美元,比最初的总投资高出7倍多。这次漂亮的交易后,李泽锴被称为:“一颗耀眼的亚洲新星” 。

  李炜5:初出茅庐就打了个漂亮仗,人们都觉得李泽锴会顺理成章的帮助李嘉诚和大哥李泽钜,继续打理家族产业,可就在这时候,李泽锴忽然宣布要单飞了,1994年,凭借卖亚视挣来的四亿美金,李泽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盈科拓展集团。盈科在前期的业务主要是在新加坡、加拿大、中国和日本等地搞地产生意,最初的表现一直还算顺利,但1997年,单飞的李泽锴遇到了第一次打击。

  解说:1997年的东京,迎来了地产泡沫后经济衰退的第六个年头,一笔来自香港的投资打破了长久的市场萧条。李泽锴在东京地铁站项目上一举投资80亿港币,成为日本10年来单一外资投资者最大交易。而就在李泽楷准备放手作一番事业的时候,东南亚金融风暴给李泽锴带来了当头一棒,危机时刻,李嘉诚的和黄集团决定以29亿港币买下地皮45%的权益,并付给盈科1.7亿港币管理费,让李泽楷和他刚起步的事业度过了难关。

  00:05:07郭一鸣:李泽锴在香港,最初的一些重大的商业活动,传媒或者商界都会把它视作跟李嘉诚有关系,这就客观上,大家都会认为都跟李嘉诚有关系,所以这就客观上就是对他有帮助。现在当然,他是叫李泽锴,而那个时候,他叫李嘉诚的儿子,他的名字叫李嘉诚的儿子,是这样的。

  采访夏萍;他非常爱他的孩子,就是孩子在外面投资,不管是顺的还是不顺,他都是作为父亲来说,无条件的第一先就上了,我觉得天底下是一个非常棒的父亲形象。

  解说 :1996年5月23日,香港岛南区的浅水湾道一如往日般安静,下午五点钟,一阵枪声响过,被称为“世纪贼王” 的张子强率众持枪绑架了一个年轻人,这个人就是李嘉诚的长子,长江实业集团副主席——李泽钜。 在与身背炸药的张子强当面谈判之后,李嘉诚在几个小时内就凑齐了十亿港币作为赎金——这在当时相当于香港市面流通现金量的九分之一,事后,这件李家低调处理的绑架案创下了香港有史以来最高的勒索金额纪录。

  李炜6:大儿子遇到危险要破财免灾,小儿子遇到问题也不能不管呐,手心手背都是肉嘛。不过话又说回来,不是每个人都有李嘉诚那样一个有钱的爸爸,好多人在此次金融风暴当中血本无归,很多人从身家百万一下变成负翁,谈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股市的影响(讲一些当时的掌故和秘闻,包括自己和朋友的亏损故事,当时心态),很多人会觉得,香港会继续东南亚和韩国的后尘,成为国际金融大鳄的又一个牺牲品。

  同期:电影 《金鸡》片断,讲述亚洲金融风暴给港人带来的影响。

  解说: 1997年7月2日,曼谷,比酷热更令人感到焦躁的是这样一条消息:由于泰国政府宣布实施浮动汇率,直接导致泰铢对美元的兑换比率下降了17%。泰铢的暴跌标志着亚洲有史以来最惨重的一场金融危机正式开始,马来西亚,印尼,日本,韩国先后受到冲击,反应香港股市价格的恒生指数从1997年最高位的1 8000点暴跌到6000点。不动产的价格在一年中下跌了一半。

  李炜7:讲述当时的香港经济状况。有关98年金融风暴的新闻里面,人们看到韩国的首相夫人和普通国民纷纷捐出自己的金银首饰来替国家稳定汇率,一年就捐出了250吨黄金,很感人也很悲壮,因为当时的经济形势的确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边缘,连泰国的僧人们都在捐款,但即便是这样,东南亚和俄罗斯的经济还是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这种情况在香港却是一个例外,由于国内的支持,不单是香港经济免于劫难,李嘉诚家族的事业也丝毫没有受到相应的影响,相反还迎来了一个高潮期。(讲一些在香港这一时期的见闻,从股市,楼价来看李家事业的一支独秀)

  解说:亚洲金融风暴当中李家父子虽然在地产业遭受了损失,但很快,李泽楷就凭借互联网成为了IT业的新生代偶像,父亲李嘉诚和大哥李泽钜也把传统的家族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尽管在2006年,围绕父子俩买卖盈科股权的纠纷曾经在媒体上被演绎成两代人冲突的总爆发,但李泽楷和李嘉诚还是按照各自选择的方式,继续书写着财富的传奇。

  同期声:电影《千王之王2000》片断,周星驰恶搞李嘉诚

  解说:经历过金融风暴和网络泡沫之后,在香港人心目中,李嘉诚父子的财富神话似乎有点遥不可及了,新千年的贺岁片里,这位港人心目中的财富偶像被导演王晶安插个角色,善意的恶搞了一把,或许观众会在笑声中,忘记自己和名门望族之间越来越大的财富差距。但无论如何,在香港这样一个商业社会中,白手起家的父亲和一夜成名的儿子永远会是人们崇拜的英雄,财富和财富的传承永远是香港人津津乐道的焦点话题。

  递进宣传片2:老将淡出,少帅登场,家族企业第二代从幕后走向台前,不同经历,不同学识,家业传承怎样才能避免出现断层?广告之后,继续收看斯柯达五百强在北京香港回归特别节目《家国十年——荣耀的传承》

  广告2

  李炜8: 2000年的盈科危机过后,李家父子还是延续过去的老样子,李嘉诚和长子李泽钜经营家族企业,二儿子李泽锴继续发展自己的生意,两边发展的都很不错,其实有关李嘉诚父子之间的恩怨纠葛历来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父子反目是因为李泽锴母亲的去世,也有人说是因为李泽锴想证明自己不依靠父亲也能成功,还有人说所谓父子矛盾都是媒体捕风捉影编造出来的,实际上爷俩关系好得很,每年过年都在一起过。种种说法众说纷纭,到现在也没有定论,不过这种街谈巷议倒是能够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对这些家族式企业的第二代接班人是非常关注的,因为他们将会影响香港经济的未来。

  同期:电影《爱情命运号》

  解说:在这部模仿泰坦尼克号的贺岁电影《爱情命运号》当中,刘德华饰演了一个离开家族后毫无生存能力的公子哥儿,在很多普通观众眼中,这也许就是香港家族式企业第二代的真实写照,而在工商界看来,电影里永远是虚构的故事。

  采访衣锡群:我和他们的多数人都有过接触,甚至是密切的接触,因为以我的观察,我觉得他们都是一些称职的,称职的财富拥有者,或者管理者。他们完全清楚他们是,应该怎么来使用好自己的财富。我想这里面我还没看到,谁明显地是属于那种玩物丧志啊那样的,没有那样的人。

  采访郭一鸣:

  早年从大陆来的白手起家的这些大富豪,他们的行事做风,他们积累财富,创造财富的手法和他们第二代不一样,第二代呢,大部分都在国外接受高档教育,这些人呢,他们对财富,经济的发展等等,更多地带有西方的一些风格,

  解说:子承父业,这在香港乃至整个亚洲的家族式企业当中都是一个不成文的传统,如今以李泽锴兄弟为代表的香港家族企业的第二代已经逐渐走到台前, 他们能传承父辈的辉煌吗?

  采访李嘉诚,谈自己和儿子创业经历的不同。

  采访郭一鸣:

  他们的上一辈的这些人,像林百欣,李嘉诚他们这些人,他们主要是根据经验,根据他们独到的眼光,而他们第二代呢,他们就会更多的是会看到潮流,看到更有前瞻性,我们觉得更有时代化。

  李炜9:在中国古代,家国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体的,从家事当中,总能看到国事的影子,而国事的兴衰,又能直接影响到家事的成败,作为香港第一大财富家族,李嘉诚的两代的十年风云演绎不仅仅是一个绝好的电影剧本题材,同时也是回归后香港社会的一个缩影,十年间李氏家族经历了风雨和激荡,但最终还是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今天,以李嘉诚为代表的第一代香港富豪们基本上已经开始逐渐淡出,而家族第二代的创业故事却刚刚开始,未来伴随着两地经贸的发展,我们只能说——更精彩的故事还在后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