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永远值得警醒的亚洲金融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2日 08:44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唐福勇

  十年前的今天,整个东南亚开始进入一段类似“噩梦般”的时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场席卷整个东南亚的危机,以四次“冲击波”的形式将东南亚的金融市场冲击得一片狼籍。

  十年后的今天,噩梦已经远去,环顾全球经济,普现繁荣之景象,全球各地大部分的股票市场均站在了历史的高位上。

  一片狼籍与一片繁荣的对比下,今天的许多人庆幸自己没有经历过那种惨痛的历史,更多经历过这场惨痛历史的人则清醒地回看着这次“噩梦”留下的点点滴滴,或总结经验教训,或警醒当前繁荣的任何可能变化。

  1997年7月2日,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亚并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同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达30%-60%。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从时间的起始变化来看,危机首先从泰铢贬值开始。

  第一波“冲击波”:1997年7月2日,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

汇率制度,当天泰铢汇率狂跌20%。和泰国具有相同经济问题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迅速受到泰铢贬值的巨大冲击。

  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当天比索贬值11.5%。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

  第二波“冲击波”:1997年10月17日,台币贬值0.98元,达到1美元兑换29.5元台币,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相应地当天台湾股市下跌165.55点。10月20日,台币贬至30.45元兑1美元,台湾股市再跌301.67点。

  台湾货币贬值和股市大跌扩散了此次金融危机的范围,不仅将附近的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牵了进来,更将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也牵了进来,10月27日,美国道·琼斯指数暴跌554.26点,迫使纽约交易所9年来首次使用暂停交易制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股市分别跌4.4%、7.6%、6.6%、6.7%和6.3%。特别是香港股市受外部冲击,香港恒生指数10月21日和27日分别跌765.33点和1200点,10月28日再跌1400点,这三天香港股市累计跌幅超过了25%。

  第三波“冲击波”:11月下旬,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11月20日韩元汇价开市半小时就狂跌10%,创下了1139韩元兑1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韩元兑美元的汇价下跌了30%,韩国股市跌幅也超过20%。与此同时,日本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后

  有数家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或倒闭,日元兑美元也跌破1美元兑换130日元大关,较年初贬值17.03%。

  第四波“冲击波”:如果说前三波冲击是因起点引发后续国家金融危机的话,第四波冲击则属于回波,后续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重新影响于早先的国家,统计表明,从1998年1月开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心又转到印度尼西亚,1月8日,印尼盾对美元的汇价暴跌26%。1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从事巨额投资业务的香港百富勤投资公司宣告清盘。同日,香港恒生指数暴跌773.58点,新加坡、台湾、日本股市分别跌102.88点、362点和330.66点。直到2月初,东南亚金融危机恶化的势头才初步被遏制。

  这次金融危机在半年时间之内以席卷国家之多、危害之大、损失之惨令世人瞠目结舌,在事后的总结中,人们认为危机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从外部原因看,是国际投资的巨大冲击以及由此引起的外资撤离。据统计,危机期间,撤离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高达400亿美元。

  但是,这次金融危机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内部经济的矛盾性。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是近20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这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暴露出日益严重的问题:包括经济结构未作适时有效的调整;国际收支赤字增大,外债增多;银行贷款过分宽松,

房地产投资偏大;经济过分依赖外资;
汇率制度
僵化以及过早、过快的开放了金融市场等因素。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