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用12种方式拍摄北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1日 15:22 经济观察报

  虽然,法国的朦胧潮(TENDANCEFLOUE)摄影组合9月份有一个展览参加“北京国际当代艺术节”,但是,12个摄影师已经等不了那么漫长的时间,他们6月初就来到北京做一个专题。这是他们成立十六年以来第一次全体成员集中在一个城市进行合作,吉里·古龙(GillesCoulon)并不讳言现在的北京富有让世界瞩目的魅力:从古老城市中催生的经济奇迹、新的国际艺术都会、胡同和摩天大楼的对照……连意大利的《COLORS》这样小众的杂志已经做了北京专集,更何况《时代》、《经济学人》、《巴黎竞赛画报》上的中国题目也越来越多。

  当然,12个人的集体行动并非仅仅出于冲动,之前,他们讨论过北京是否具有国际性的关注度,并且对各自的时间进行了协调。甚至,他们也曾试图从商业公司或者杂志拉赞助来完成这次创作,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作罢,他们只好自己来到这个正在为2008奥运会而忙碌的城市。从他们居住懂得旧鼓楼大街的商务宾馆出发,就近可以接触到北京胡同中的生活面貌:正在翻修的道路、南锣鼓的酒吧以及扩展出去的二环、三环、四环逐渐增高的城市天际线。

  朦胧潮成立之出只有4名成员,这是一个松散的摄影师组合,也可以看作一个图片社,他们有出售自己照片的网站,但是,每个人也保有相对的独立性,各自在画廊、新闻媒介等各种机构中获得工作机会。他们只是不定期的进行拍摄、展览这样的合作,比如,2004年3月25日格林威治时间0点,朦胧潮的10位摄影家连续24小时分别在10条公路、海路及世界城市的十字路口进行拍摄,之后制作成一部电影作品展出。

  1996年他们成立了共享资料库,这让他们的关系更加紧密,成员也逐渐增加到12位。他们的兴趣并不相同,比如,奥利维叶·古曼(OlivierCulmann)在9·11事件之后去纽约拍摄了一系列盯看世贸中心废墟的路人的面孔,麦特·雅格布(MatJacob)关于墨西哥萨帕塔起义军的作品曾经获得国际新闻图片展的奖项,蒂埃里·阿顿(ThierryAr-douin)则乐于拍摄购物中心的停车场、建筑工地这样的都市景观。

  很大程度上,他们的图片都有纪实性的一面,但并不过分强调新闻性——毕竟,他们并不是图片社的新闻记者,他们采用类型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一个项目、一个主题的长期拍摄。比如,他们12个人将北京分解成“商业”、“建筑”、“动物”这样的类别,每个人负责一类进行拍摄。然后,经过个人和集体的挑选,决定将哪些图片编排到未来将出版的书籍中。

  朦胧潮成员的作品曾经参加2002平遥国际摄影节和2006年连州国际摄影界的展映,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不是第一次来北京,比如,麦特·雅格布的摄影生涯就始于1988年的中国之行,那也是他的第一次长途旅行。自学成材的伯特兰·莫尼耶 (BetrandMeu-nier)则从1997年以来就持续的关注上海、北京的高楼大厦背面发生的细节:北方衰落的工业城市、北京古城的消失、农村世界的改变……其中最有争议的是他与记者皮埃尔·哈思基合作的法文图书 《中国血液,当沉默毁掉》一书,呈现的是人们因为贫农而卖血、并导致

爱滋病传染的悲惨状况。

  吉里·古龙说他们并不预先确定要表现这个城市的光明一面或者黑暗一面,也不想拍摄那种显而易见的标志性建筑或者场面,“我们只有短短的两周时间来体验这个有两千年历史的城市,我们要用自己的身体去感知、去想象、攫取和重新组合”。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