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郑筱萸案卷宗曝光 引发反腐透明度讨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 10:16 中国经营报

  “对于法院能否最终公开郑筱萸案件的法律文书,目前并不清楚。”6月22日上午,记者致电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相关人士如是表示。

  6月18日,郑筱萸一案的相关法律文书被郑筱萸的辩护律师在网上公开,但旋即又被删除。整个案件的涉案企业首次在被曝文件中披露,这些涉案企业、人员是否会受到处理?类似案件的案卷是否该公开?一系列问题摆在人们眼前。

  郑筱萸案卷网上惊现

  6月18日下午18时40分,郑筱萸案二审结束4个多小时后,有匿名者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称,在北京公元律师事务所网站上公开了郑筱萸案件的相关文件。经记者查看,这些文件包括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起诉书、一审受贿罪部分辩护词、一审受贿罪部分二轮辩护意见、一审玩忽职守罪部分辩护词、一审判决书、郑筱萸刑事上诉状、受贿罪部分二审辩护词、受贿罪部分二审二轮辩护意见、玩忽职守罪部分二审辩护词等9个文件。其中,一审判决书为原件副本的扫描文件。

  “6月19日16时40分左右,我发现北京公元律师事务所上有关郑筱萸案的文件链接全被取消了。”北京南北通公司一直关注此事的冷振兴先生说。

  记者发现,在短暂公开的法律文书中,披露的涉案企业包括双鸽集团有限公司(292.91万元)、广东某公司(98万元)、海南普利制药有限公司(11.5万元)、浙江康裕制药有限公司(100万港元)、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1万美元)、中华茂祥集团有限公司(12万元)、北京市斯格利达天然医药研究所、北京奇源益德药物研究所(104.4046万元)、北京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2万美元)。

  上述法律文件还详尽披露了涉案企业的涉案产品、行贿的时间地点方式、证人证言等。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辩护律师的辩护词中披露的涉案企业及其涉案人员的姓名,包括广东某公司,在检察院的起诉书和法院的一审判决书中均没有提及。虽然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程序要求,对于公诉案件中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的人或事 ,法院不可以直接对其做出判决,但是涉案企业作为郑筱萸一案的重要证据,是否有必要写进判决书的事由陈述,也引起人们的疑问。

  对此,有专家认为,“法院之所以选择不把这些涉案企业及其人员的名单写入判决书,可能是有其他方面的考虑,因为判决书肯定是公开的,如果在公开的判决书里加入了这些企业或人员,在相关事实未详尽调查清楚之前,有可能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而且,受贿人构成受贿罪并不代表行贿人一定构成行贿罪,因此作为公诉机关的检察院,同样需要时间进行调查并收集证据,只有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另行提起公诉,或在公诉之后与郑案并案处理。”该专家表示。

  至记者截稿时为止,北京公元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庆和刘宁均表示不接受采访。对于为何公布这些文件、之后又撤回,两律师也未给出明确答复。

  记者电话联系上述涉案企业相关人士,就郑筱萸案件对上述企业涉案人员是否有影响进行求证。这些企业人士均表示不知情或否认其相关人员受到影响。截至目前,记者尚未见到官方对上述企业和相关人的处理意见。

  专家理解的“公开”

  “郑筱萸一案,案情重大,社会关注度高,对腐败渎职者敲响了警钟,具有很大的社会教育意义,因此,尽管此次已是公开审判,但相关的法律文书也应进一步对社会公开。”中国行政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树义告诉记者,从法律上讲,没有公开就没有公正,“审判公开”是三大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的原则,“不公开”才是例外,“只有当诉讼涉及未成年人、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国家秘密四个方面时,这个诉讼才可以不公开。郑筱萸的案子似乎不属于这四种例外。” 他说。

  张树义认为,对郑筱萸案件的审判公开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检察机关对郑筱萸提起公诉,属于公共活动。作为纳税人的每一个公民都有权了解这个公共活动的情况。公众有权知道,到底查出了郑筱萸是如何腐败、如何渎职的?还查出了哪些人参与了郑筱萸的腐败和渎职?”

  “另一方面,郑筱萸宣判结果是否公平,除了公共机关(法院),还应让公众参与监督、判断。”张树义提出,公众的参与应该形成一种机制。

  “很多欧美国家都已经做到,白天开庭审理的案件,晚上就可以在法院网站上查看。法官怎么说的,当事人怎么说的,这些内容基本都是公开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莫纪宏认为:“从郑筱萸一案可以看到,我们在信息公开方面做的还有差距。”

  “以郑筱萸一案为例,对反腐败案件的审判公开,可以起到‘乘数效应’,公检法机关投入一分,效果可能是十倍百倍。让公众参与了解案情,可以提供更多的线索和证据,以郑筱萸一案为契机,深挖深查,一查到底。”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程伟认为,“当审判公开时,公众的充分参与可以对犯罪分子产生十分巨大的震慑效力,如果这样做就更能体现政府对反腐败、反渎职的决心。”

中国经营报记者:孙晨、屈丽丽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