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等白了少年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3日 15:13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记者 李晓莉

  本周一,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首次如此空前地引起了注意,原因很简单,因为国务院在这份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方案中,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提出了要“适时出台燃油税”。业界再三研读,依然嗅不出什么新鲜的气息,“等真正出台了再说吧,这个问题我已经不愿意再谈了。”“空想”了十三年,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主任姚达明已经不愿再“凭空”分析燃油税。

  一项等了13年的赋税

  这个十三年,仅仅是从提出想法截止到目前,可是,距离政策的真正出台,还遥遥无期呢。

  翻开历史的篇章,“燃油税”的开征动议几乎已经远到蒙上灰尘———早在1994年,有关部门突然“正式”提出开征燃油税的动议;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费”替代养路费,拟从1998年1月1日起实施;然而到了1998年,“燃油附加费”尚未有动静,同年10月,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公路法修正案草案里,将“燃油附加费”改为“燃油税”;1999年10月31日,《公路法》修正案获得通过,可是“燃油税”却没有下文。

  据有关部门人士透露,199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强调要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改革,逐步实行“费改税”。城市公路收费改革,即开征燃油税是“费改税”的一个突破口。于是,有关部门按照海南征收燃油附加费的思路,制订了燃油税初步方案。然而正要实施时,国际油价开始大幅上涨。于是,2000年左右,“费改税”的重点转向对经济影响较小的农村税费改革。

  也有消息猜测,2000年前后燃油税推出功亏一篑,与当时需要安置27万名路桥收费人员有很大关系。“那之前,税务部门提出要接收12万人,没料到一下子多出了15万人”。

  等待了13年,所谓的内部消息已经无法再引起市场的激动,专家也渐渐失去耐心,媒体却暗自沸腾起来:从年初到现在不过半年的时间,全国不同的媒体多次爆出燃油税的“内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在上海中欧国际汽车高峰论坛上“透露”:燃油税方案已经制订,现在没有开征,是因为油价太高。

  今年1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称,“经过几年研究,中国在征收燃油税方案上已有了初步的意见。”

  1月2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我国已经制订征收汽车燃油税的方案,并将择机在全国公布推行。

  3月5日财政部在《关于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透露,今年将抓紧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并择机实施。

  一场13年的利益博弈

  几乎所有人都承认,实行燃油税改革,总体而言利大于弊;然而,几乎所有人也都承认,燃油税的难产,是由于各方利益难以均衡。

  政府号称的“适合时机”,让市场翘首以盼许久。可是这个“适当”,却十分玄妙——其一,燃油价格居高不下,其二,牵扯到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再分配问题。

  国际油价一向是阻碍“燃油税”的最大借口。了解国际市场的业内人士早就发现,错过了2004年每桶35美元的价格,2005年已经推高到50美元左右,2006年几乎在60美元徘徊,2007年肯定也不会低。专家指出:“其实今年总体价格已经比去年有所回落,而且并没有达到去年最高历史价格。”因为油价高,政府还在等待。

  油价等待的背后,更大的博弈在于利益———在公路上靠收费吃饭的人数目庞大,费改税后这部分人将如何安置?据悉,那笔人员的安置,眼下的数目已经超过了30万人!按照目前的利益分配模式,现有路桥收费由公路监管部门收取,收费所得中相当一部分要归入地方政府;一些地方路桥更是由企业、个人投资兴建,可是燃油税改革后,这笔钱将上缴国家财政,势必影响地方政府利益,同时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回报。于是,13年来,燃油税依然仅仅挂在嘴边。

  第[1]

 [1] [2]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