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力邀青年精英 共创海西辉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 14:07 中国产经新闻

  访福建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志南

  本报记者 余鲁燕报道

  6月17日,以“海西建设与青年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第五届海峡青年论坛在福州隆重开幕。福建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志南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讲,并热情邀请海内外各界青年精英到海西创业。为此,《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中国产经新闻》:福建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份,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福建省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概念,海西概念对福建经济发展有着什么样的战略意义?

  张志南:我们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全省的面积是12.1万平方公里,有9个设区市,81个县市区,3500万人。区位优势非常明显,资源也很丰富。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生态环境优良,环境质量指数和森林覆盖率都居全国第一,旅游资源也丰富。比如

武夷山、三明的大金湖、厦门的鼓浪屿、宁德的白水洋,永定的土楼,等等;二是福建的港口资源得天独厚,大陆海岸线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深水岸线居全国第一位。三是闽台的“五缘”优势独特,80%的台湾同胞祖籍在福建,闽台有血缘、地缘、商缘、法缘、文缘的“五缘”优势。第四人文优势突出,福建是著名的侨乡,在海外的华人华侨超过1000万,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闽籍同胞有100多万。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题,面对台湾,临近港澳,背靠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涵盖周边,具备自身的特点,有特别的优势。近几年来,福建省成功举办了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海交会、商品交易会、花博会、世界闽商大会、海峡西岸经济论坛等各种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影响都在不断地提高,闽台交流的合作也日益紧密。近年来,台商到福建投资又掀起了新的热潮,各界社会人士也对海西建设表示了热切的关注。周边的省市、像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的汕头,浙江的温州等等,还有中部的一些省份都提出要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参与海西建设。

  《中国产经新闻》:众所周知,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今年首次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那么,目前福建在各方面取得了哪些国家的政策优势?

  张志南:一是国家部委强力组建,支持海西。目前已经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关部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合作协议或会议纪要。比如农业部明确要支持海峡西岸的建设,加快两种资金的引进和合作,国台办开通了金门到厦门的旅游,还有货物包机等等,国家在其他的一些方面也加大了对海西的支持力度,像财政部在农村的税费改革方面加大了转移支付的力度。还有民航已经明确提出对福建机场的建设给予中西部的标准,海关也对福建的一些建设提出具体的要求。前不久受国务院委托,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台办组成海西调研组到福建进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专题调研,研究进一步支持海西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是在规划布局上强化了海西的战略地位。比如在一些专项规划制订当中,都把支持与加强海峡西岸经济的发展摆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是在项目布局上支持海西八大支撑体系建设。科技部与福建合力,构筑海峡西岸的建设平台;交通部按照西部的力度,中部的标准,支持福建高速公路的建设,加快形成福建高度公路建设。

  《中国产经新闻》:福建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过程中作出了哪些努力?3年来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志南:一是全省上下主动融入。福州发挥省会城市,服务全省的中心和辐射作用,厦门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龙头和示范作用,泉州发挥创业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漳州、莆田、宁德发挥拓展一线的骨干作用,三明、南平、龙岩发挥着推进的前锋作用。依托铁路和高速公路,不断地拓展发展空间,各个部门都在努力地营造投资环境,积极地争取中央和国家部委更多的支持,促进海西建设在全国的位置,要在大项目中有数量,在大政策中有支持。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上。去年全省的经济总量达到了75.1.63亿,人均GDP居全国前列。今年全省的生产总量增加13.9%,为近10年来的最高增幅。

  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壮大。我们已经形成了60个制造业的产业集群。2006年工业总产值达1.2万亿元,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们形成了一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和八纵九横的省级公路网,9个设区市全部通高速公路,累计通车里程达1229公里,铁路营业线路里程达1630公里,全省港口完全货物吞吐量是2.39亿吨,厦门钢、福州钢进入全国十大港口行列。

  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明显,我们已成功举办了四届“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这个交易会影响日益扩大,高薪技术的产业年均增加29%以上,科技进步综合评价位居全国第十位,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九位。

  三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4年我们率先在全国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免征部分农业特产税和全面免征农业税,率先推行农村保险试点,率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农村家庭贫困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率先设立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助学金制度。

  《中国产经新闻》:今后福建省将采取哪些具体的政策来推动海西的发展?

  张志南:我们将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观,将又快又好的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在提高效益和能效的基础上,不断壮大经济总量,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加快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建材、冶金等优势企业。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将超过1万亿,人均地方生产总值超过28000元,财政总收入超过1200亿元,这个指标通过这两年的执行情况看,完全可以提前实现。到2020年,全省的生产总值将比2010年再翻一番。

  我们还将着力建设海峡西岸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和沿海重要能源基地。

  在港口方面,加大整合的力度,加强建设厦门国际航运的枢纽港、福州和湄洲湾等主枢纽港。积极推进温福、福厦等铁路建设,不仅为福建也可以为西部服务,我们还要开发莆田到江西的铁路,还有厦门到深圳,以及龙岩到厦门,这些铁路的时速都是在260公里以上。建好以后不亚于日本的新干线。今后从福建到北京需要11个小时,福州到厦门需要1个小时。随着这几条铁路的建设,内地与长三角、珠三角的距离更近了,这些铁路在十一五基本上都可以建成。高速公路我们已经有1200多公里,在建的规模已超过1000公里,我们的高速公路不仅要到市,而且要到一些重要的旅游区,一些沿海港口。

  在能源方面,我们将继续发展电力产业,加快人员的布局和建设。我们这几年也上了一批大型的火力发电,都是利用港口的优势,现在我们又在推进核电,这些项目都在推进当中。

  我们制定了10个方面产业的对接,比如闽台电子信息、机械、石化、旅游、农业等产业的对接,这些工作都开展得非常好。我们还将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区域,目前我们福建已经形成了一批有一定基础,并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基地,比如漳州古雷半岛、湄洲湾等等。我们加快了重点区域的规划领域,加强建设,以突出发展和规划,促进我们更多项目的合作。我们将着力推进创新型省份的建设,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的紧密建设,整合科技资源,做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培育知名度强的一些品牌。

  《中国产经新闻》:青年如何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张志南:青年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生力军,我们诚邀海内外各界青年朋友到海西创业,实现互利共盈,共同发展。我们将努力改善投资创业环境,搭建创新平台,为建设海峡西岸论坛经济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奋斗。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