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庞大楼市股市资金背后还有多少违规资本黑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 14:07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邵昌平

  6月18日,中国银监会公布了对8家中资银行分支机构的行政处罚结果,随后,国资委随即高调表示,将处理违规挪用银行贷款的两家国有企业。这似乎表明,对违规资金入市的严查,部委间已开始协调行动,而且态度非常坚决。恰逢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继续上涨的数据公布之后,以及股市又攀升至前期高点附近之时。此种政策时点的选择,应当包含着诸多政策指向和含义。

  紧接着,6月29日下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以“规范证券市场,防范市场风险”为题,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齐奇指出,当前证券市场中存在八大主要风险。其中第一条就是:敏感资金违规入市交易风险。法院将社保基金、房屋维修基金、工会职工互助基金称为敏感类资金,这类资金还包括信托资金、国企资金、教育基金、公用事业资金等。2003年至2006年间,仅上海高院、中院审理的317件证券纠纷案件中,涉及敏感类资金入市的案件就有105件,案件总值约达63.21亿元。

  在查处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股市之后,上海市高院又对更多的敏感资金违规入市问题提出了警醒。人们有理由质疑:庞大楼市股市资本背后,还有多少违规资金黑洞?

  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被挪用到房市和股市,直接威胁到银行资金安全和保护广大存款人利益,

银监会进行严查是必须的。由于信贷资金对企业而言都属于公款,这些资金入市,赚了,就中饱少数人私囊,滋生腐败;亏了,就转嫁给银行,最终由国家承担。大量信贷资金囤积股市,一旦市场走熊,这些被套牢的资金就会成为威胁我国银行业稳健、安全运行的“地雷”。

  同样的,社保基金等敏感类资金具有特定的用途,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政策禁止直接进入股市。但是,资金“洗白”,几乎是这些敏感类资金入市的通常手段。所谓的“洗白”过程,就是单位和证券公司签订委托协议,买卖国债,因为根据国家规定,公共资金不允许直接进入股市,但是允许买卖国债。但最后的操作惯例都是,证券公司再通过国债回购的方式,将资金转而投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如果赚钱,大家坐收渔利。而发生亏损,结果往往就是对簿公堂。“这类资金运作完全依赖于券商诚信,股市下跌时期,损失往往非常惨重。”齐奇这一席话的背后,是一笔笔庞大的数字和一连串的经济纠纷。

  “在大多数涉及公共资金的证券案件中,资金的使用都缺少必要的审批手续和监控措施。”齐奇说,由于这类敏感资金的运作和管理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管制度,客观上对其行为难以进行有效制约。

  在上海市高院提供的15个证券纠纷案例中,大多发生于2002年至2005年,那时证券市场基本处于熊市。齐奇说,一旦股市转“熊”,很有可能会爆发一大批证券纠纷案件,委托

理财案件熊市最突出。

  当前楼市和股市的火爆,除了人们对

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对十七大、奥运会召开等充满乐观期待外,更与流动性泛滥相关。而在这泛滥的流动性中,各种违规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这些市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堵住违规资金的黑洞,是保障楼市和股市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社会稳定的需要。

  随着管理层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希望看到禁止违规资金入市能真正成为政策“高压线”,希望看到将会有相当数量的违规资金慑于政策威力而从楼市或股市撤离。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