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国劳动力短缺由沿海向全国蔓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 18:0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发布: 中国劳动力短缺由沿海向全国蔓延 本报记者 王世玲 实习记者 陈培婵 北京报道 发端于中国沿海地区并向全国蔓延的劳动力短缺现象,预示着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转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正逐步呈现。 中国经济发展一直得益于“人口红利”,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们日前研究得出结论,再次警告中国劳动力优势将发生历史性转变。 近日,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出版。绿皮书指出,发端于中国沿海地区并向全国蔓延的劳动力短缺现象,预示着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转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正逐步呈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组织的相关课题调查对此予以证实———3/4的农村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在逐步向供不应求转变。 二元经济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要经历的过程,其突出特征是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为工业化提供低廉的劳动力供给。整个改革开放期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都是在这种经济条件下进行的。 但是,当这个过程持续到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变为短缺时,经济增长方式就要实现质的飞跃,进入现代经济增长阶段。由于二元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是由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因此,这个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转变,既是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也被称为“刘易斯转折点”。 根据社科院课题组的预测,如果粗略地把劳动年龄人口看作劳动力供给的话,其净增量不能满足非农产业对劳动力需求的情形,将会发生在2004~2009年间。2013年前后,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降为零。这种人口结构变化的大趋势,必然在近些年的劳动力市场上,以我们以往从未见识过的方式表现出来。 专家们研究发现,目前,无论是从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人口总量还是劳动力年龄结构分析,劳动力短缺都不会是暂时性的现象,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刘易斯转折区间”。 首先,中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供求矛盾已经凸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课题组”对农村劳动力利用状况的全面实地调查显示:3/4的村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在逐步向供不应求转变。 其次,执行计划生育政策30年来,中国的人口转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总和生育率(大致可以理解为一个妇女终身生育的孩子数)已经低于2.1的更替水平,目前为1.7。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也在逐年下降。 另外,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蔡窻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中的论述,二元经济结构所依赖的人口红利增加的途径也不再顺畅。 人口红利的增加是在劳动年龄人口(16~64岁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基础上,人口抚养比相对下降的情况下产生的。然而数据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2013年人口抚养比将转而提高,结果是:人口抚养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使人均GDP增长率降低0.115个百分点。 如何应对这一转换也是绿皮书讨论的主要内容。 蔡窻表示:通过增长方式的转变,以获得新经济增长源泉这个最为重要和最为迫切的任务,同时要形成新的收入分配模式、完善市场机制、提高政府再分配的效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都阳则指出:必须在经济结构实现根本转变之前,进一步开拓劳动力供给的潜力,为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结构的转变赢得时间。 绿皮书呼吁:应该加快户籍制度及其相关制度的改革,清除各种阻碍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的制度性障碍。 此外,由于中国农村劳动力供不应求及随之而来的劳动力工资上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吴要武认为,“必须抓住时机,加快政策调整的步伐,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丧失竞争优势之前,完成转型,建立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型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