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李而亮:萎缩的农村金融市场将使农业永处弱质地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 11:16 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特约评论员 李而亮

  一边是火爆热腾、节节突破历史新高的股市指数,一边是广东徐闻的香蕉以每斤仅3分钱跌入价格谷底。二者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有。笔者近日在湘西进行的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问题的调查中,为这方面看法提供了依据。

  建设新农村,首要的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如何破解这个长期困扰各级政府的难题,有专家提出两条简单的公式:“财政+金融+保险”、“价格+素质+转移”。从两条公式的关系来看,显然前者是基础,是决定因素。近年来,各级政府每年都加大了对农业的财政支付,这是有目共睹的。而金融和保险与之相比,却呈现了另外一种态势,渐渐远离农村而去,情况十分堪忧。

  今到农村走访,县以下再难看到农业银行、农发行营业网点的影子。据统计,自1997年以来,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撤并了3.1万个县及县以下机构,农村信用社撤销乡镇以下的代办站11.6万个。也就是说,在一般的行政村,已无任何金融网点;在乡镇一级,惟有信用社一家,仅有20%的农户得到金融支持。金融机构的大量退出,导致与农业相关的资金流量急剧下降。农村的保险业务开展更是举步维艰。在我们调查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进入农村市场的10多家保险公司,除了寿险等人身保险外,涉及农业的只有烟叶一个险种。

  金融机构大规模撤离农村市场,是农民不需要金融服务吗?答案是否定的。据张家界农村信用社年初一个摸底调查,不到100万的农村人口,今年信贷资金的需求量超过10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0%以上。连金融部门的领导同志也认为,农村对信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只是银行都不愿在农村多开展业务。他们列举出了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但有一条是共同的:如今的农业依然是弱质产业,投放信贷成本太高,风险太大。

  应当承认,农村地域分散,农户贷款规模小,星罗棋布建网点,四路出兵搞存贷,的确费功费力。可国有商业银行不干的事情,却有人愿意干。随着国有金融机构在农村的退出,大量民间金融组织随之而起。他们不怕麻烦,不嫌小利,深入千家万户、田间地头,为急切需钱的农民送去信贷服务。有数字表明,在湘西农村,民间金融组织为农户提供的信贷为国有金融机构的2倍,而总的利率水平与当地信用社差不多,颇受农民欢迎。但遗憾的是,这种民间的借贷方式与组织尚没有一个合法的地位,甚至是打击的对象。对他们而言,市场经济该体现的一切权利与规则,都不管用了。呼吁多年的《民间借贷管理规定》,一直尚未出台。

  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农村市场,到城市谋求更大的利益,本情有可原。但要是将本应投放农村市场的资金抽调到城市,那就情理难容了。实际情况恰恰如此。

人民银行将国有商业银行把农村资金以及农民存款的大量抽调称为“虹吸”。有些“农”字头县级金融机构,这种“虹吸”竟接近100%。据反映,随着今年股市的火爆和股民的急剧增长,商业银行资金吃紧,农村和农业资金的外流速度明显加快。本已萎缩的农村金融市场,更是雪上加霜了。

  大家已经习惯了把农业看作弱质产业,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特性。我认为这是一种悖论。中国从封建时代起就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强势产业。今天沦为弱质,说到底是农村和农业为我国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作出的牺牲与贡献。正因为如此,在工业化发展到了今天,中央及时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决策。可我们许多人在欣喜欢呼我国

股票市场牛气冲天时,却忘了农村金融市场正面临崩盘的危险。缺乏了金融和保险强力支持的广大农村,就像一个人的肌体本来已经缺乏血液,还要不断被抽走,能不弱质吗?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