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五十载风雨创业路 书写古稀之年传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 11:15 中国产经新闻

  访国内导热油专家张照明先生

  本报记者 张世祥 胡明钰报道

  儒雅淡泊的气度、掷地有声的话语,一种大家、学者的谦逊和蔼,让人感觉到他无尽的生命动力。他就是已经72岁的国内导热油专家张照明先生。

  他从事石油行业的工作50年整,在63岁时创办自己的企业,把导热油行业炉火纯青的技术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业的高度认可和尊敬,为民族工业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辗转南北技术报国

  张照明的童年和少年是在战乱中度过的。然而,幸运的是,他有机会走进了校门,接触到了国家的命脉产业——石油行业。

  1957年,张照明学业结束,被分配到上海炼油厂,1964年,由于技术优秀,年轻的张照明作为技术骨干被调到南京炼油厂。他把人生中珍贵的青春岁月无私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祖国尚且年轻的石油行业。这些年里,他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想,在技术上也有了一定的成就。

  1973年年底,张照明被调到了北京燕山石化研究院,从事的依然是他热衷的石油行业,使他接触到了导热油这个石油领域里的一个分支学科。

  当时,国内所有的石油行业应用的导热油全部依赖进口。1976年,受中石化委托,燕山石化研究院开始自行开发导热油,走自主创新之路。在经过层层选拔之后,重担落在了张照明的身上。凭着他多年的实践经验,在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思考和反反复复的试验之后,他所带领的团队研究的导热油终于成功了,而且成本比国外的产品低许多。该产品的问世,结束了国内导热油完全依靠进口的历史。

  伴随着他事业的进步,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80年代末他参与了为大庆某塑料厂和德国专家因导热油加热技术问题进行的技术谈判,最后德方赔偿100多万马克,《光明日报》就此事发表了记者的采访文章。1988年12月2日,《北京日报》公布了YD-300导热油获国家金奖的消息,而张照明正是这一产品的主要研究者。

  此时的张照明,成功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这一切,用他自己的话说:得益于他多年来对技术的精益求精。也正是他精湛的技术,让他实现了报效国家的理想。

  以退为进产业报国

  1995年,张照明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然而,企业和同志们实在离不开他,他又不得不被返聘回去,一直在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工作到1997年末。

  然而,生性勤奋的张照明不忍将毕生精力研究的导热油技术闲置。经过一段时间考虑后,他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北京燕通石油

化工有限公司在1998年2月份注册成立。时年,他63岁。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石油行业已经在世界上有了一席之地,同时这个行业的上下游产业也得到了强力的发展,自然包括导热油这个分支产业。

  当时的导热油市场的现状令人担忧。低端市场“杂牌军”鱼龙混杂;高端市场“洋品牌”乘虚而入。面对这种现状,成立之初的北京燕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的影响,公司成立两年来,并没有实现盈利。两个股东因为缺乏对这个行业的深入了解,决定退出公司,并且要求马上拿回自己的股金。张照明再次感到了民营企业发展之痛,但坚强的性格在这种无助的时刻,成为最有力的向导,张照明选择了继续向前,并在第三年实现了盈利。

  如今,北京燕通石油化学有限公司的业务已经遍布国内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公司产品还在1998年中国石油

天然气管道科学院综合试验室导热油筛选试验中被选为首选用油。另外,公司除经营以导热油(有机载热体)为主的多种石油化工产品,并可为用户提供载热体技术的可行性方案、加热系统的设计、设备配件的供应、安装调试、油品分析检测和上述项目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可为用户回收、再生报废的导热油和导热油加热系统的清洗工程。

  在这将近10年的时间内,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也得到了同行业甚至竞争对手包括国外公司的高度认可,而且张照明本人,也成为这个行业内疑难问题解决的专家,得到了客户和国际友人的尊重。

  张照明已经从事石油行业的工作50年整,这50年,他人生的长河一直奔腾不息,永远充满激情,事业永远都有光辉闪耀,因为他的路走得扎实,时刻以一颗赤诚和宽容的心来面对一切,这也许就是他成功的奥秘所在吧。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