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世界银行预测中国GDP今年增长10.4%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 08:40 保监会网站

  世界银行认为,全球经济前景良好,但风险依然存在。在对发达国家2007年GDP增长的预测中,研究机构普遍调低了美国的增长率。但日本的增长率基本不变,欧洲的增长率则被调高了。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预测仍乐观。发展中国家作为中国的出口市场,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全球经济失衡依然存在,仍是全球经济的主要风险。其他风险包括美国经济增长减缓的速度快于预期;金融市场出现新的动荡;石油、矿产品和粮食等商品价格继最近的一轮上涨之后再次攀升。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说:“对资产市场估值的关注加强了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理由。反过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需要又加强了加速人民币升值的理由,虽然贸易顺差的减少应主要来源于重新平衡经济的政策。”世界银行认为,中国主要的经济挑战是经济结构调整。这要求生产从工业转向服务业,更多的依靠内需,以及更加公平的和环境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一季度经济增长再超预期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GDP的年同比增长11.1%,高于2006年下半年的10.5%的增速。经济增长再次超过预期的主要原因包括出口增速超出预期,而进口增速低于预期,以及紧缩及经济调整政策少于预期(例如未完全冲销注入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经济增长仍被对外贸易和投资这两个传统的增长动力推动。一季度,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3.3个百分点,与2006年下半年基本持平,高于预计的增长。就内需而言,投资增长继续超过消费增长。从生产方面来看,在关键性投入(包括土地、能源、资源和环境)定价过低的政策环境之下,增长继续由工业引领,重工业增长尤为迅速。一季度,以不变价格计算,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3.2%,相比之下,服务业增长了9.9%,农业增长了4.4%。就工业而言,重工业的增长继续超过其他工业部门。温家宝总理指出,一季度,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量70%的六个工业部门增长了20.6%。中国的总体政策环境没有发生改变,也没有出台多少紧缩措施,所以投资保持活跃并呈上升态势。尽管政府在2006年下半年采取了一些政策紧缩措施,但这些基本上是行政性的。随着工业平均利润回升到2004年出现过的最高水平,一季度工业部门的利润率显著增长(年同比增长44%),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长率升至21%(同比),相比之下,2006年下半年为18.6%,而且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今年4月又进一步提高。工业部门的投资继续超过其他行业。钢铁、电力、化工、运输设备及石化和炼焦部门的利润增长尤为显著。粮价暴涨导致通胀抬头消费增长稳定,但仍然落后。尽管名义零售额的增长随着通胀的上涨而上升,但实际零售额的增长从2005年开始保持基本稳定。一季度,在粮食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农民的名义收入增长迅速。但农民的成本也迅速增加,包括化肥价格不断上涨,这部分抵消了实际收入的增加。由于国际食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抬头。国际粮食价格暴涨导致食品价格上涨7.1%,在此因素的推动下,4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通货膨胀率年同比增加3.0%。不计食品的话,通货膨胀率保持1%左右。3月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的通胀率(受粮食价格影响比较小,但受其他原材料影响比较大)为2.9%。中国对欧洲出口在增长随着新的出口市场的开发,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今年前四个月,以美元计算,商品出口年同比增长30%,远高于19%的进口增长。因此,贸易余额几乎比一年前翻了一番,超过了630亿美元。一季度,中国对美国和日本出口增长减缓,但这一减缓被对欧洲出口的增长所抵消。中国对欧洲出口的年同比增长率上升到37%。对中国出口而言,欧洲市场和美国市场一样大,中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口也保持在30%以上的高水平。一些短期因素可能推动了一季度的出口,包括一些公司赶在对能源和原材料密集型产品出口退税政策改变之前提前出口。然而,贸易发展状况显示,中国有能力在更多的行业及生产阶段及对更多国家的出口方面发挥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这种能力推动了贸易顺差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尽管某些行业面临成本压力,但当前的情况支持中国出口进一步强劲增长。总体而言,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和一些商品出口价格的上涨,出口商目前还能在不减少利润空间的前提下,承受货币升值、工资提高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出口增长的影响。成本压力很可能来自于土地税费、出口退税的调整及对能源密集型产品加征关税。政府很可能推出更多调整措施,人民币也可能进一步升值,但这些措施将是渐进的,因此大部分的成本压力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升产品结构化解。人民币贬值了2%货币供给仍快速增长,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放缓。外汇储备以有史以来最高的速度增加,加上从2006年底到2007年初,政府在央行存款大量减少,注入了大量流动性。央行并没有全部予以冲销。其结果是年初基础货币的增长率上升到20%,而一季度一个月期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降到2.5%。随着央行加大冲销力度,3月基础货币增长率回落到17%,一个月期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则在4月上升到3%。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急于放贷。信贷的增长速度从2006年末的14.4%上升到4月份的16%,但自2006年秋季以来,广义货币增长速度基本不变,一直保持在17%左右。2007年初至今,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以年率2%的速度升值,远远低于市场预期和离岸不可交割远期汇率(离岸不可交割远期汇率价格隐含6%的年升值率)。相对于欧元,自从2006年底人民币贬值了2%。由于持续的大额国际收支顺差,流动性仍很充足,但4月份银行间利率有所上升。基础货币增长可能继续下降。此外,可能进一步上调准备金率以减少流动性。过去,因为担心吸引非直接投资资本流入,央行不大愿意提高银行间利率。但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这些流动资本对利率不敏感。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季报》主要作者高路易说:“实际经济的关键宏观问题仍然是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因此收缩需求总量的宏观政策不明显,虽然仍有必要对冲银行系统多余的流动性。”对资产市场定价的担心增加了收紧货币政策的理由。流入股市的大部分资金是现有的银行存款,而不是新注入的银行流动性。但当产能扩大使商品价格下降时,大量的流动性确实增加了资产价格上涨的压力和预期。此外,提高存款的回报率会减少存款流出,因此,紧缩流动性目前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人民币兑美元继续升值的理由有所强化。经常账户余额持续增长。根据出口的持续强劲增长态势和制造业的高利润率来判断,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似乎并没有损害经济。此外,人民币对大多数欧洲货币是贬值的,4月份人民币相对欧元贬值2%。内需将继续强劲增长中国的内需增长预计将保持强劲势头,经常账户顺差开始进入新的阶段。去年政府的限制投资的行政措施,至少在短期内减少了新开工项目的数量和投资额。但以前所批准的项目、可观的利润和良好的盈利状况,将继续推动今年的投资。消费增长将较温和,特别是农村地区。根据一季度的强劲增长数据,世界银行将中国2007年GDP的预测上调为10.4%。由于预测的上调主要来自净出口的增加,以及2006年高出预测的经常账户顺差,世界银行也上调了对经常账户顺差的预测,约为GDP的11%。产能过剩明显减少,这可能最终减缓出口的增长。国内的价格压力基本不存在,但国际粮食价格的进一步高涨可能会推高通胀。股市大涨产生高风险股市大涨,对决策者提出挑战。经过几年的低迷运行,内地市场股价从2006年开始反弹。由于居民对股票投资的热情高涨及大量新资金流入股市,A股指数继2006年全年上涨130%之后,从2007年初到目前又上涨了50%。股票市场指数的急剧上涨已引起了决策者的关注。尽管政府可以对股票指数的水平采取“不可知”的态度,但股市的大幅回调可能会产生政策影响。刚刚建立起来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可能被挫伤;某些群体的金融财富出现大的损失可能导致需要政府出手救助的压力。无论如何,某些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例如退休人员和低收入者)的金融财富大量损失,可能带来政策风险,原因是这可能导致要求政府出手救助的压力,这一方面会增加财政费用,另一方面带来道德风险问题。中国拟用税收限制能源密集度2006年能源密集度(万元GDP能耗)下降了1.2%。很多观察人士认为,这没有达到完成“十一五”制定的把能源密集度降低20%的目标所需要的水平。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解释,之所以没有达到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的目标,是因为“工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和“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增长依然偏快”,而且“节能降耗投入不足,支撑节能减排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措施还未完全到位”。但是,能源密集度在经历四年的快速增长后实现逆转,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尤其是考虑到现在工业结构还在继续向重工业转移的情况。经济的结构调整将有助于提高能源的整体效率。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在这个改革时期,能源密集度的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能源效率的提高,但一些富裕省份的结构改革也有助于能源密集度降低。这对中国而言是个好消息,意味着实现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将确实有助于降低能耗。能源效率的提高可能与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和各省国有企业的比重下降有关。中国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是否应该使用出口税或其他形式的税收来限制能源密集度。诚然,中国的大量能源最终是用于生产出口产品,对能源密集型出口产品征税,似乎是一种降低能耗的方法。然而,一些业内人士说,以钢铁和铝业这两个受到影响的部门为例,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足以承受这些成本的上升。同时,供应国内市场的、同样的能源密集型产品没有和出口产品一样被征税。营业税是对产品征税,而不管用途是什么。出口税和营业税二者都是对产出征税,而不是对投入征税。从同一个部门中,能源利用率高或低的企业被同等征税,这不是人们所希望的情况。即使这能够影响中国的生产(这对中国的能耗,更重要的是对国内的污染来说,是个好消息),但这仅仅意味着这些生产转移到可能比中国的能源效率还要低的其他国家。因此从全球来看,可能最终导致更多的污染以及污染行业价格的提高。鼓励提高工业能源效率最好的办法,是对能源的投入征税而不是对能源密集型产品的产出或者出口课税。在这方面,中国才刚刚开始采取有意义的措施。政府正在努力提高工业内部的能源效率。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采取了更多措施,并且已经宣布建立一个特殊的基金,用于提高工业的能源效率。在其国家,这种基金在引入节能措施方面被证明是有效的。政府还在加快关闭电力行业和能源密集型行业中(例如钢铁和水泥)低效率的落后生产能力。世界银行还注意到,国务院关于刺激服务业的文件为该领域未来的政策行动搭建了舞台,许多新的政策动议也有潜力支持重新平衡经济,包括推动公平增长的政策、降低能源密集度的行政政策及针对环境和能源问题的价格和税收机制。[][41]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