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气候峰会”:没有细节的合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 17:08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王义桅

  当然,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肩负起特殊的大国责任。

  气候政策、能源、知识产权保护、投资自由化以及非洲发展是本届峰会的5大主题,而气候政策与非洲发展两大主题被认为是重中之重。

  远在德国北部海滨小镇海利根达姆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不再是与中国毫不相干的富国游戏,而是几乎所有的议题都牵涉到中国,世界对中国的期许由此略见一斑。

  随着2003年开启在峰会期间举行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以来,中国就成为这一对话会的常客。于是有人断言,中国加入八国集团是中国全面融入国际主流社会的最后标志。

  气候政策、能源、知识产权保护、投资自由化以及非洲发展是本届峰会的5大主题,而气候政策与非洲发展两大主题被认为是重中之重。鉴于东道主德国将气候变化视为最重点议题加以讨论,本次峰会被西方媒体形象地比喻为“气候峰会”。

  气候怎么主导G8议事日程?究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关乎国际秩序的重建,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意志磨合的重要媒介。

  主题的变迁

  传统上,七国集团主要讨论世界经济问题,随着俄罗斯的加入,拓展至国际政治议题;近年更是延伸到国际安全与全球性问题,因为这与世界的发展息息相关。

  今年八国峰会的主题包括三大类:一是“增长与责任”,德国非常关注的主要议题一是对非洲的发展援助;二是“新兴经济体”的参与;三是气候保护问题。据说主题是临时改变的,缘何G8改变为现在的议题?

  这一方面看国际局势的焦点如何转移,另一方面看东道国如何打算借助峰会实现其国家意志了。

  先看国际局势的焦点转移。今年初公布的联合国全球变暖报告显示,人类活动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围绕全球是否走向气候变暖,以及是否人为所致还是自然循环规律,争论基本划上句号。全球变暖成为人类共识。世界的焦点转向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这样,有关国家不能再在气候变暖原因问题上纠缠,推卸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地球在一天天变暖,既显示了人类理性力量的巨大,又昭示着人类理性的局限。这就是我们有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却无法有效实施的原因。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各国独立的行为,但是排放的后果却是全球共同承担,产生所谓“公地的悲剧”。

  从资源上说,世界自然基金会新近发布的《生命行星报告》显示,近20年人类活动使地球自然资源消耗的速度比资源再生速度快了25%,照这样下去,到本世纪中叶,地球的生态环境很可能面临崩溃境地。

  再看东道国———德国———的国家意志。在发达经济中,欧洲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一直做得较好,因此,作为G8轮值主席国和本次峰会的东道主,德国很早就把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纳入本周峰会的首要议题。

  具体而言,八国峰会的议题包括气候变化、能源资源、贸易和投资国内化、非洲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都是德国当前外交政策重点,反映了德国试图借八国集团机制贯彻其利益的深层次考虑。

  八国集团的主要成员均在非洲拥有重要的安全、经济和战略利益,关注非洲是其自身实际需要。发达国家帮助非洲实现长期稳定、改善贫困落后局面,不仅使非洲人民受益,从长远看也有助于消除发达国家的非传统安全威胁隐患。因此,国际社会普遍希望发达国家在对非援助方面不要“口惠而实不至”。

  当然,德国所代表的欧洲,在当今国际秩序上力量与意志的矛盾,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八国峰会主题的变迁。

  传统国际秩序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提供公共产品建立起来,反映出它们的意志。如今,西方不仅不能执全球化之牛耳,而且成为反全球化的首要受害者。以西方化的全球扩散为表征的全球化阶段遭遇中心塌陷的局面,出现了以针对西方的恐怖主义为主要特征的非对称性战争形式。相反,世界银行在2006年底发表了题为《2007全球经济展望:应对下一波全球化浪潮》的报告,指出“曾被看成是全球化经济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主要的推动力。从整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占全球产出的份额将从约全球经济的五分之一增加到三分之一。它们的全球购买力份额将超过一半……(全球化商品和服务贸易)大概有一半的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这意味着那些能够把握住新机会的发展中国家将不断扩大在全球化产品和服务产出中所占的份额。”因此,西方大国拉着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一同维持传统国际秩序、开创新的国际秩序,成为它们的不二选择;只不过美国的思路是霸权减负,而欧洲是超国界的人类共同体,为此在气候等问题上争执不休。

  没有细节的合作

  鉴于《京都议定书》第一期承诺将于2012年到期,本次G8峰会前,德国就已为各国准备了新的协议文本,提出了所谓“2度目标”,即在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即使不降,上升幅度也不能超过2摄氏度,伴随此目标的还有,各国须承诺在2020年前将能源效率提高20%,到205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降低50%。

  这就将了世界头号污染大国和能耗大国美国一军。就在峰会举行前夕,美国总统布什先下手为强,在接受欧洲媒体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主要思路有二:一是反对束缚手脚的强制性措施尤其是量化指标,建议在2008年年底前与全球15个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一起设立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具体的减排比例应由各国自行掌握。华盛顿方面认为,气候变化问题只能靠科技手段才能解决,而强制减排不是良策,并对德国忽视美方立场表示不满。二是转移视线,认为开发新技术(包括核能)对温室气体减排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拉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一起承担减排义务,并危言耸听指出中国即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通过拖、缓、赖、推卸责任、转移矛盾。布什称,除了工业化国家外,他希望中国和印度等温室气体排放居全球前列的发展中经济体也被纳入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战略框架。

  美国一改以前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消极态度的原因何在?全球性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导致的,对此美国不能再“孤芳自赏”。不久前,美国CNA公司召集一批退伍的美国高级军官和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对气候变暖对美国国家安全所造成的已有的和潜在的威胁做了全面的考察与评估,形成《国家安全与气候变暖》报告递交布什总统,说明全球气候变暖事关美国国家安全。

  的确,贫穷与发展权,美国不能漠视,否则会造成更多的人仇视美国,导致针对美国无休止的恐怖主义威胁。

  这种状况,使得美国政府难以继续压制科学家有关全球气候变暖所造成危害的类似警告。美国政府认识到,再置若罔闻,将承担更大代价。随着新保守主义在美国的失势,美国外交重拾多边主义,试图重新取悦、取信世人,气候问题成为媒介。

  正是意识到国际社会,尤其是欧洲国家对美国的抱怨,布什总统在赶往G8峰会2007年度会议之前,努力为自己铺垫友好的氛围。在布什出发的两个星期内,他任命众望所归的佐立克担任世界银行行长,取代了让欧盟不快的沃尔福威茨,同时宣布要援助非洲,并在5月31日首次建议,美国将领导多国携手努力,减少温室效应的排放。这是布什上任并退出1997京都议定书后,首次在国际环保问题上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态度。他的提议几乎没有包含多少细节,恰好与G8峰会中不涉及具体目标的大环境吻合。

  中国的责任

  本届G8的主要议题,或多或少都与中国密切相关。比如对非洲的发展援助,中国近两年与非洲关系友好,免除债务还有大量援建项目;“新兴经济体”的参与,中国是世界关注的新兴发展大国;气候保护,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一直被人关注等等。那么,中国该如何应对?

  中国如何应对考验国家身份———中国的国家身份一直在总体上的发达国家和人均上的发展中国家间徘徊。一方面,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能仅考虑自己的国家利益,还肩负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作为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影响的国家,世界也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越来越大影响,发达国家从大国责任上希望中国承担维持国际秩序的代价,中国也的确需要参与未来的国际规则制定。中国的作为,需在这两种身份和期待乃至压力下取得巧妙的平衡,关键是控制好节奏,自主参与。

  因此,有人提出G8的设想,即中国在不急于加入G8的情形下,既作为G8峰会的常客,又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俱乐部的外围成员。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形象地指出,中国还要在低于自己级别的重量级里再打30年拳击赛。

  当然,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肩负起特殊的大国责任。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坚定发展中国家立场,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两条核心原则:一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二是促进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持续发展的义务。其次,在施压发达国家加大绝对减排力度同时,敦促它们切实履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再次,坚持自主原则,反对量化指标,本质上将大国责任纳入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框架,变压力为动力。

  6月4日,全面阐述2010年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对策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正式发布,便是我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表现,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系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