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单纯依赖出口 兔业现尴尬局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 13:26 中国产经新闻

  访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会长唐福坤

  本报记者 梁文艳报道

  兔肉具有很高的营养特性和保健功能,在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对兔肉消费已成时尚。然而,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人们对兔肉消费还存在许多误区,尤其是北京、天津、上海等大中城市的一些消费者对兔肉的优良营养特性尚不甚了解。为此,《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近日对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会长唐福坤进行了专访。

  《中国产经新闻》:兔肉在我国的生产及消费现状又是如何呢?

  唐福坤:据统计,2006年全国兔出栏量40367.7万只,比2005年的37840.4万只增加2527.3万只,增长6.26%;兔存栏量22216.6万只,比2005年的21764.14万只增加452.46万只,增长2.03%;兔肉产量54.48万吨,比2005年的51.1万吨增加3.38万吨,增长6.2%。

  近十几年来,兔肉已成为发达国家人们的时兴肉食品,在美国、英国、

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荷兰、马耳他等国,兔肉早已成为肉类的主要补充来源;我国的四川、重庆、广东、
福建
、江西等地素有食用兔肉的传统习惯,四川、重庆等地在接待客人方面已形成“无兔不成席”的习俗,成都市及四川其他一些城镇有许多“全兔席酒家、饭店”等兔肉专营酒店,已形成兔肉消费的热潮。

  兔肉消费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欧国家,年人均达3~5千克,而我国即使按全部兔肉产量计,年人均约0.3千克,表明销售市场有着很大空间和潜力。我国肉兔生产发展很快,鲜冻兔肉出口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下降很多。

  《中国产经新闻》:目前,国内兔肉消费市场还存在哪些问题?

  唐福坤:我国兔肉长期单纯依赖于出口,使兔肉生产与消费存在很强的依赖性,一旦兔肉出口受到制约,国内兔肉价格随即下降,兔肉价格出现与其生产成本和营养价值不相适应的“性价比”。使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兔肉,不如靠广告狂轰滥炸高价炒卖概念的所谓“保健品”,甚至还不如矿泉水值钱。历代典籍早已记载兔肉的营养特性和保健功能,而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兔肉的营养特性和保健功能尚不被消费者认可,客观分析兔业出现如此尴尬局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各界对兔肉的营养特性的关注度与普及性宣传不够,绝大部分地区民众不了解兔肉的营养特性和保健功能,缺乏对兔肉消费的正确认识。

  二是由于受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许多消费者不掌握兔肉菜品的加工方法和制作工艺,沿用传统的加工烹调方法,认为兔肉有土腥味,口感不好,对兔肉产品产生误解。

  三是有些地区民众对兔肉消费存在误区,如我国华北有些地方民众认为,怀孕妇女吃兔肉生孩子会出现“豁嘴”——兔唇。由此对兔肉产生排斥心理。

  《中国产经新闻》:该如何判定我国兔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唐福坤:基于对兔肉营养价值和优良特性的客观认识,本着改善人们膳食结构,丰富人们食物供应的目的,突破制约我国兔业发展的瓶颈,切实解决我国兔业养殖、加工企业的后顾之忧,延伸兔业产业链,正确引导兔产业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引导广大民众消费兔肉,逐步形成兔肉消费热潮,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秘书处在业界倡导并通过理事会确立2003年6月6日定为“首届兔肉节”,在时尚消费中分享兔肉的营养与美味,并动员学校、幼儿园、部队、敬老院等相关团体机构尽量在集体配餐中增加兔肉,以充分发挥兔肉的营养特性和保健功能,为民众的健康服务。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实施食物结构调整,扩大对兔肉及其制品的生产,加工适于妇女、儿童和老龄人消费需要的美容肉、益智肉、保健肉和小包装旅游食品,拓展城乡宾馆、饭店各种兔肉菜肴的经营,力争在全国各地形成兔肉消费新时尚,依托消费促进兔业发展。今后我国兔肉销售应在不放松国际市场的同时,也要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开发与拓展。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