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社科院报告: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有夸大收益嫌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 08:5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11日电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9日在“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暨金融创新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峰表示,国内银行中,股份制银行的创新动力明显较强;中资银行注重以量取胜,而外资银行注重以质取胜;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有夸大收益之嫌。

  报告在对2006年银行理财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同时依据预期收益率和超额收益率(产品预期到期收益率与相应币种、期限存款利率的差)以及99%和95%置信水平上的VaR值对当年发行的69只人民币产品和503只外币产品进行了评价,并据此对各家银行进行了排名。

  殷剑峰介绍,依据项目组的统计,去年发行结构化理财产品数量最多6家银行无一是国有大型

商业银行。这包括5家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其中,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不仅发行的人民币挂钩产品数量居于前两位,而且,其产品类别齐全,包含了各种挂钩产品类型;而北京银行则发行了最多的信用挂钩类产品。

  报告同时指出,2006年银行理财市场的另一个特点是,与中资银行注重以量取胜比,外资银行更加注重产品的设计和适销对路,以质取胜。殷剑峰说,在产品的创新上,国内银行尚任重道远。

  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评价结果看,挂钩产品的投资价值好于非挂钩产品,但是,不同挂钩类型和结构设计导致产品的差异极大,股票挂钩产品最具投资价值;从不同银行设计的产品投资价值看,股份制银行的产品好于大型国有银行。但到外币理财产品,外资银行则更占有优势。

  就系统评估的预期收益率和银行公布的预计最高收益率看,部分银行的部分产品还是有夸大收益之嫌。据报告统计,在挂钩产品中,有32%强的产品,其预期收益率比预计最高收益率低10%以上;另有近13%的产品,其预期收益率比预计最高收益率低50%以上。

  殷剑峰说,对于这些差异较大的产品,说明发行银行在产品设计中对基础资产价格走势过于乐观,过高估计了产品的收益,存在一定的夸大嫌疑。

  这些结论,是由其担任执行负责人的金融所“理财产品评价项目组”当日对外发布的《IFB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及评价报告》中的一部分。这是中国银行理财市场发展以来,国内首份由独立第三方依据自建数据库,对2006年市场上约500余只产品(占当年发行数量的一半左右)进行了收益和风险评估后的分析报告。(谢晓冬 卢晓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