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解读中国牙膏海外被扣事件(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 23:04 北京商报
争执核心 又一个标准之争 日前,我国卫生部组织专家对牙膏中二甘醇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二甘醇属于低毒类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由于代谢排出迅速,无明显蓄积性。即便如此,中国政府表示要强化牙膏产品中二甘醇含量的监督管理,制定含量的限量标准,并将牙膏产品纳入出口法定检验目录,进行强制检验。 牙膏并不是我国产品在外遭禁的第一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或者是进口国之间的标准不统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认为,我国每年出口的产品有上百万种,如果单纯依赖政府解决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问题,恐怕很难覆盖全面。而行业协会最了解本行业内的标准情况,他们应该在这方面做更多的事情。 在北京市北元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勇看来,中国一直是个“另类”的国家,而非“典型”国家。中国很多产品的标准与国际上都存在着差别。张勇认为,中国在保持民族文化和传统的同时,也应该了解产品输入国的情况,整合不同民族和国家间的文化、标准,才能对症下药。 “中国现在缺少既了解外贸行业情况又懂得产品输出国经济、标准、法律的专业人才。”张勇提醒外贸企业,要加强自我保护,不要还未了解产品输出国的具体情况,就盲目出口。 海外禁令存在自相矛盾 美国FDA上周三表示,美国海关将对所有来自中国的牙膏进行扣检,直到检测表明这些牙膏是安全的才予放行。国家质监总局5月31日公开表示关注并进行交涉。 6月4日,国家质监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李元平再次声明,中国产品都是按照美方的要求生产的,在入关之前,也由经销商向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提供了牙膏的配方,配方中含二甘醇的均标明了含量。这些牙膏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标签注册,允许在美国进行销售。“所以美方现在提出这样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也是自相矛盾的。”他说。 在美国“禁令”事件前几天,巴拿马首先发现中国进口的牙膏含二甘醇。据悉,消费者在当地超市中看到中国产牙膏含有二甘醇后,向巴拿马卫生部举报。巴拿马卫生部随即关闭了出售有毒牙膏的超市,并责令这两个品牌的所有牙膏全面下架。 “如果上述情况属实,那么巴拿马海关的监管可能存在漏洞。既然牙膏包装上标明了含有二甘醇,且连一个普通的消费者都了解二甘醇,为什么海关没有提早发现?” 北京市北元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勇表示。 律师:中国企业没责任 “根据调查结果,中国生产企业应该不用为此事件承担责任,也不会因产品被美国扣留受到直接经济损失”,北京市北元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勇判断。他也建议,相关企业不能仅仅等着政府层面的协调沟通,应该主动与巴拿马、美国等有关方面联系,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对于出口产品扣留事件的处理程序,张勇表示,一般情况下如果被扣留的产品的确有毒,会被封存销毁;如果只是标准不同,类似于此次牙膏事件,相关企业可以申请将被扣留的产品退回原产地。在我国,也就是该牙膏的原产地,“二甘醇”在牙膏中的应用是未被明确禁止的。 “该事件涉及的不仅仅是中国方面的生产商,还涉及到中国方面的出口商和巴拿马、美国等国家的进口商”,他指出,事件发生后,首先是要明确标准方面的问题。 如果生产商所生产的牙膏符合出口商在合同中要求的标准,那么生产商就没有责任。如果出口商出口的产品也符合进口商的要求,那么出口商也没有责任,责任方是进口商。 记者观察 还有多少“小作坊”等待辟谣 牙膏事件及时地暴露了牙膏行业一直存在着的“标准”难题,不仅考验了小作坊企业突发事件的公关能力,也彰显出我国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 目前,我国对于牙膏中二甘醇的含量仍然只有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由此可以为此次“牙膏事件”的主角辟谣,以还原由中国出口“问题牙膏”的真相:该公司生产的牙膏质量符合国家执行的牙膏标准以及海外进口商合同中标注配方。 然而,面对海外市场的质疑,中国本土企业却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大方”,无论是当事主角,还是同行业者都放弃了在第一时间直接处理紧张气氛的机会。 国际标准之争不止存在于中国,但中国在全球化经济贸易中一直是西方国家的关注重点。中国的大批小作坊式生产企业在海外投资发展中,除了牙膏之外,其他行业的产品也难免遭遇过类情况。为此的解决方式,往往是中国政府出面为中国小作坊与海外市场进行辟谣,并化解彼此之间存在的“标准”距离。 但随着全球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相信这些未与国际接轨的企业,总有一天会因为标准悬殊而陷于尴尬。与其如此,警于牙膏事件,及早让中国的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