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股市需要恢复信心新举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 10:44 中国产经新闻

  明确政策预期 调节供求关系

  本报记者 任万霞报道

  6月5日,沪指盘中跌破3500点,收盘重上3700点。过去的几天中小股民历经了“惊心动魄”的市场震荡。对于此前的飙升和狂跌,不少股民的信心已经被打得七零八落。相关专家指出,稳定股市和恢复股民信心应从明确政策预期和调节供求关系入手。

  明确政策预期

  是稳定当前市场的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所所长吴晓求在媒体发表文章表示,要保证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本在于深刻理解我国发展资本市场的战略意义,要保持政策的透明度和连续性,要切实地、真正地、毫不动摇地从战略高度继续推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各项工作。

  评价近期的政策动向和市场表现,吴晓求指出,有关政策的用意试图是要抑制市场的过度投机,保证市场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从市场表现看,实际效果似有偏差。就当前的市场状况而言,对投资者来说,宏观因素的不确定性是最大的风险,而给予投资者明确的政策预期,解除投资者因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担忧,解除因担忧而带来的投资行为上的恐慌和失控成为最有效的方法。

  本来在4000点以上,我们可以利用流动性过剩等千载难逢的机遇做一些加快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事情,例如加速蓝筹股的回归,推进公司债市场的发展等,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构建一个既有宽度又有厚度的资本市场,据此加快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现在看来,不能不说我们可能错失了一次从供给层面改善中国资本市场结构的良机。

  而要实现这个远大目标,需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审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排除种种迷雾给市场一个明确而稳定的预期。

  化解股市风险

  重在调节供求关系

  股评人士华生在有关媒体发表文章指出,今年以来股市过热的直接原因是供求失衡、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

股票。而供求失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过时和过死的行政管制,卡住了市场供给,导致市场供求规律失灵。

  他指出,僵硬的行政控制导致供求失衡。 近年来随着A股市场开始稳步对外开放,特别是股改的顺利推进,政府对股市一般的行政干预已经大大减少。但是,政府对供给的严格控制则基本上没有改变,一些习惯性的严格配给做法仍在延续。这样,当牛市到来,市场需求发生大幅变动的时候,由于政府管制,市场供给无法作出反应,供求失衡,股价飙升就很难避免。

  华生指出,一级市场的畸形结构孕育着中国股市的真正危险。这种畸形结构,除了产权界定不清的

股权分置以外,主要就是对股票供给从价格到数量等全面的行政性控制。我国目前出现的股市供求失衡、市场过热的现象,就是在需求发生大幅变动后,过时和过死的供给管制滞后反应的结果。市场是真金白银的对决,在供求严重失衡之后,过剩的资金必然推动价格飙升。如果把对供给的行政性垄断和管制导致的过热误认为是市场供求力量本身的结果,认为政府只应和只能袖手旁观,或者认为政府就该用强力手段干预我们都会犯很大的错误。

  当然,对股市供给的行政性控制和干预已经持续了这么多年,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撤销的,需要循序渐进地向市场化融资和再融资过渡。

  代表国民经济的大型骨干企业在境内按法律和国际惯例上市流通,逐步使境内社会公众持股的比例普遍达到25%以上并继续稳步上升,中国股市才能迎来真正的大盘蓝筹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才能放心地迎接越来越多的小股民、小基民。因为只有通过购买大盘蓝筹股,人们才能真正普遍分享国民经济成长的贡献。全民持股,人们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一只全国性巨型大盘蓝筹股的融资,往往要吸纳几百亿乃至几千亿人民币的资金,由于供应充沛,不仅普通投资者可以足额认购,而且价格自然低廉公道,投资也会有长期回报。这样,货币流动性的吸纳、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资本市场对于国民经济的巨大推动力,广大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的剩余,就都有了坚实的基础。中国

证券市场的持续繁荣和健康发展就会进入正确的轨道。

  因此,解决股市过热的主要途径既不是新的干预,也不是坐视不管,而是逐步撤销或减少原先对供给的严格控制,让供求关系自动发挥平衡市场的作用,这样市场自然能够平稳降温。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