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图文]质量的五个错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 06:42 中国质量新闻网

  

[图文]质量的五个错误

  今天,由于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大批退货、成本上升、客户满意度下降,最后导致了市场丧失,进而引发了企业生存危机的案例已经引起了很多企业的重视。回顾近年来产品质量产生的各种问题,我们发现,企业本身对质量的五个错误认识,是导致质量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

  第一个错误总是原谅产品与标准的差距

  一些企业经常在出厂的产品上用各种方法标示“特采产品”,“材料不同”,“版本不同”等等,这样似乎就说明了每批产品又各有不同。大家可能觉得这没什么错,因为我们已经很尽心地标明了产品不一致的理由,而且也保证这些小瑕疵,不会影响产品的外形、功能和适用性。但我们忽略了,我们总是原谅自己产品与标准的差距,这种情形其实助长了“自己疏于产品质量控制”的错误行为。

  这种将质量不一致的情况,视为当然而处之泰然的态度,产生了一连串的问题。由于问题连续产生,逐渐使大家相信“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因此造成恶性循环。这种情形和服用迷幻药大同小异,对主要病症总是“矢口否认”,既然大家认为这种情形无法改善,就只能用其他的方法去满足客户的要求,比如降价。

  第二个错误把不良率定为现行标准底线

  在一些企业,质量标准似乎有以现行状况为依据的倾向,比如说,产品有4%的不良品时,质量标准就订为“标准不良率4%“。这样的质量标准看似精确又科学,其实只是显示出公司在制造能力上的无能程度而已。

  当员工发觉未能符合进度,或未能有效控制材耗时,他们自然会发展出“进度优先,成本次之,质量第三”的观念。

  “良品率”是生产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个术语,当大家都认定在操作过程中无法避免错误时,下一步就是制定一个容许错误的数字。当良品率预定为85%,那便是表示允许15%的错误存在。

  由此员工常常因为弥补错误而受到公司的奖励,公司的内部文件也往往骄傲地报道员工们如何秉承“传统的优良服务“精神,殚精竭虑地达到客户的要求。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如果一开始就做对的话,那么所谓的”殚精竭虑“根本就毫无必要。

  令人惊奇的是,管理人员完全不了解这些修理和重做的行动会浪费多少金钱。

  第三个错误质量是有经济成本的

  质量是免费的而且能创造收益。管理大师克劳士比曾说过:“质量是免费的,虽然它不是礼物(可以不劳而获),却是免费的。”他是告诫我们,把质量纳入有经济成本的预算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完全可以在最初就可以把产品一次做对。

  一些企业常常将约20%以上的营业收入花在了对不良品的处理上,这些花费所占的比例很高,若采取预先预防错误的质管方式,那么只需花费少量的金钱来教育员工和调整工作程序,就能省下一大笔金钱。

  第四个错误质量问题是一线工人造成的

  许多主管抱怨说工人士气低落,工作质量很差。生产工厂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但我们应该明白,事实上产品所有的计划和构思都是在别处完成的,管理阶层才是造成质量不良的最大原因,在第一线上的工人的表现固然很容易挑出错误,但他们的一举一动却是深受上面管理者的计划及行动影响。

  因此,在讨论质量问题时,我们需要的往往就是“别处”。你会发现,造成成本很高的问题往往发生在工厂制造现场的另一端。

  第五个错误 质管部门对质量问题负全责

  很不幸,许多质量管理部门的同仁也认为,自己应该对公司的质量负全责,比如说产品退回厂内后,大家通常不太追究生产和研发部门的问题出在哪里,却认定这是质管部门的错。生产部门振振有词地以为自己每天生产这么多东西,当然会有不良品产生,这种谬误可谓深入人心。

  其实质管部的工作是用各种可行的方式,尽量客观准确的测试及评估各部门的工作是否符合明定的要求标准,他们激励大家,培养大家“以改进质量为己任”的积极态度,并安排适当的教育及训练计划,他们并不是替其他部门做“别人应该做”的事。

  一些企业在质量上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一些管理者会说:“我有办法处理的。”但采取的方法却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套路,就像挤压气球,这里扁了,另一边又鼓了起来。非到问题很多,尤其财务已发生困难时,事情的严重性才会暴露出来。

  唯有高层管理者肯定质管的价值,率先积极参与及承诺,并且组织专业的管理部门大刀阔斧的推行质管计划,奖励有成就的人员,并持续不断的执行和改进,来面对变动的外在环境,这样质量管理才能真正落实而非昙花一现。

张 杰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