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安阳如何打造文化旅游强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5日 08:59 中国经济时报

  ■地方官员手记■张笑东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的诗句道出了安阳久远而厚重的历史。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甲骨文”的故乡,《易经》的发源地,以及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所在地。自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区小屯一带)之后,先后有曹魏、后赵等六朝在此建都,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安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全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多处。从二万五千年前的原始人洞穴(史称小南海文化)到颛顼、帝喾“二帝陵”,从第一个女将军妇好之墓到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的陵墓……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安阳建设文化强市提供了独特的基础和条件。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面对文化对经济社会推动和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的发展趋势,2004年,安阳市提出“文化兴市”战略,并付诸于

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工作中,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安阳实际的发展之路。一是在城市规划的布局中,更加注重文化的地位;二是在城市建设的实施中,更加注重文化的内涵;三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中,更加注重文化的力量;四是在城市形象的提升中,更加注重文化的品牌。

  利用文化资源,安阳进行了“文化兴市”的有益探索。那么,在此基础上,安阳如何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跨越?我觉得要从六个方面着手:

  首先,进一步突出历史文化的厚重。安阳有着独特的文化,即殷商文化和周易文化。殷墟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存,构成了独特的殷商文化内涵;《周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是中国文化的活水源头。殷商文化和周易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和辉煌,是祖先留给安阳的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们要充分认识安阳文化的优势和蕴藏其中的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加大保护、开发、宣传、利用的力度,使之在世界文化长廊中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第二,进一步张扬建筑文化的个性。按照西方City Identity System(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理论,城市建设应注重无形与有形的统一,特别是标志性建筑(含城市雕塑),对于构成城市形象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安阳要围绕打造“文字之都”,把“河南中国文字博物馆”建成体现殷商文化特色和现代建筑风格的标志性建筑。

  第三,进一步提升旅游文化的品位。安阳要在完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古”、“红”、“绿”三大特色。“古”,就是依托悠久的殷商文化和周易文化,做大做强甲骨文、青铜器和周易文化旅游产业,突出历史文化特色;“红”,就是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岳飞庙和红旗渠,大力弘扬岳飞精神和红旗渠精神,突出红色旅游特色;“绿”,就是依托太行山大峡谷、小南海、珍珠泉、洹河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内黄枣乡怡人的田园风光,突出自然风光特色。

  第四,进一步彰显节庆文化的魅力。近年来,安阳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殷商文化节、十七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五届中国内黄红枣文化节和首届世界韩氏恳亲大会等经济性节庆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内外成功的节庆文化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今后要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力争把“中国·安阳殷商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办出特色。

  第五,进一步构筑精神文化的高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孔雀》等在安阳拍摄的电影或电视剧都在全国热播过,却没有像《射雕英雄传》、《少林寺》那样让大理、登封名扬四海。安阳没有取得应有的辉煌,缺乏的是安阳的名字,缺乏代表安阳形象的场景,缺乏脍炙人口的文艺精品。安阳还有许多厚重的历史题材仍属于隐

性文化,其直观性、观赏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代文化的传播,如人文始祖颛顼和帝喾、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妇好、奴隶出身的宰相傅说、三朝宰相韩琦等尚未以文字的形式走出去、以影视形式宣传推介出去。

  第六,进一步夯实物质文化的基础。安阳要打造文化旅游强市,必须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只有经济的大发展,才能促进文化的大进步。昨日之文化即是今日之经济,今日之经济正是明日之文化。文化涵养一切,包括经济,经济反哺文化,相辅相成,让文化与经济同长,这应当是我们的发展理念。

  (作者系中共安阳市委常委、安阳市常务副市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