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社科院推出“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4日 10:46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郑言成

  实习记者 郭玉志报道

  5月30日,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发布“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6/2007,主题为“为中国公共财政建设勾画‘路线图’”。“公共性是公共财政的‘灵魂’,公共财政的实质是一种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旨的财政制度安排。”课题主笔、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表示。

  报告认为,公共财政实质是一种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旨的财政制度安排,公共财政建设实质是以公共化为取向的财政制度变革。据悉,这是国内第一份关于未来公共财政制度建设详细方案的政策报告,提出了以公共性为基本线索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推出的第四部年度报告。

  报告认为,党的十六大把本世纪前20年称作一个必须抓紧而且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又进一步明确提出树立

科学发展观,构建
和谐社会
的指导思想,这些都对中国的公共财政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一再凸现了将有关公共财政问题研究向“更加实务”的制度安排层面推出的必要。在当前的中国需要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公共财政建设施工方案来标识公共财政建设方向的“路线图”。

  “

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市场经济改革取向决定了转型期中国公共财政建设也要注重服务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发挥。”高培勇说,中国的公共财政建设必须适应中国的国情,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公共财政建设。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米建国也认为,公共财政应该体现在服务性上。

  报告构建了一个以公共性为灵魂并以此作为贯穿始终的基本线索、按照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等三项职能作为基本定位、覆盖基础环境建设、制度框架建设、运行绩效建设和开放条件下的公共财政建设等四个层面的内容、以政府干预度、非盈利化、收支集中度、财政法治化、财政民主化、分权规范度、均等化、可持续性、绩效改善度和财政国际化为指标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