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解决贸易顺差先要挤掉“水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4日 10:45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任万霞报道

  国家发改委近日透露,2006年我国存在177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而国货复进口高达733.6亿美元,逾4成顺差来源于进出口虚报,从而骗取出口退税。

  解决贸易不平衡是2007的一个大问题,而高企的贸易顺差是贸易不平衡的一个重要体现。专家指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挤掉顺差水分。

  虚假作怪

  对于高企的贸易顺差,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认为:“中国的顺差有很大一部分是假的。”李德水解释道,许多企业在骗取大额出口退税。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也承认,顺差虚假成分确实存在。

  此前,渣打银行分析师王志浩在搜集大量资料后提出,2005年中国1019亿美元顺差中的真实部分就310亿美元。也就是说,贸易顺差中的60%多都是假的。

  一位外贸领域的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外贸、外商企业表面关注普通的小商品贸易,实际上,他们在靠‘骗税’和‘洗钱’获得更大的收益,也就是所谓的假出口和假进口。”

  “这样大规模的国货复进口在国际上是罕见的。”国家发改委坦言,预计今年全年贸易顺差将达到2500亿-3000亿美元。

  “政策不配套虚增了出口。由于出口退税、加工贸易、关税倒挂、鼓励出口等政策造成国货复进口大量增加,既虚增出口,也虚增了进口,造成物流等社会资源的浪费。”国家发改委道出了国货复进口如此盛行的原由。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系副主任黄晓玲说:“中国的海关可以凭原产地认定来确定国货复进口,海关是可以监管到的,但是由于企业有买卖自由的经济利益,海关不能对企业进行这方面的禁止。”

  目前,中国的国货复进口主要货物为材料、零部件、初级形态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这些产品在出口时享受到了出口退税的好处,然后,当企业再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进行进口,又可以享受到减免关税和增值税的优惠,企业就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利润。

  黄晓玲说,目前这么大规模的国货复进口与中国目前加工贸易占到整体贸易的绝大部分是有很大联系的。

  水分难挤

  贸易顺差水分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未来解决贸易不平衡政策的基础。为此,有的专家建议加快下调或者取消出口退税率。

  多数学者对此提出反对意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认为,出口退税百害而无一利,出口退税下调会直接导致国货复进口,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扭曲了中国经济自身的利益,造成大量的浪费。

  许多企业考虑到在出口退税上得不到很多优惠,而采用把已出口的货物再次进口,来享受进口保税的优惠,这也会导致进出口总量的虚增。

  而另一方面,“还有一种情况,许多企业进行加工贸易,但是出口的产品由于受到相关规定的影响不能在国内进行销售,因此为了避开这些规定就采取国货复进口的方式,在国内销售产品来赚取利润。”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张一表示。

  发改委一份报告显示,1-4月份,一般贸易出口1527.6亿美元,增长33.0%,高于去年同期增幅8.5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口1082.2亿美元,增长11.2%,低于去年同期增幅12.1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尽管今年前四月加工贸易方式的进口放缓,但是这其中国货复进口的成分并不会减少。

  黄晓玲认为,目前的局面是处于矛盾中的,因为加工贸易是支持中国就业等问题的重要支柱,如果一旦对相应政策进行大调整,许多正规进行加工贸易出口的企业利益会受到损害。

  而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在各方都在“敏感”关注遏而不止的中国贸易顺差之时,一个由

国家税务总局
商务部
、海关总署、中国
人民银行
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正在酝酿一场针对“非正常贸易增长速度”的大检查,欲堵贸易数据失真的黑洞。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