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四川北川:茶产业催生特色农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4日 09:07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唐平韩清华

  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农民增收,拉动县域经济发展。这是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最大期待。历经多年努力,现在距这个目标是越来越近了。2007年4日23日,随着县委书记宋明、县长经大忠与来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销售商史密特先生的紧紧握手,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应运而生。

  截至2006年底,以茶叶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正在北川日渐勃兴,8万余亩优质茶树年产优质茶叶480万公斤,围绕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所形成的产业链使该县年新增GDP3.2亿元,近9万农民相继告别传统耕作模式,改善了生存状态。

  北川既是山区贫困县,也是长江上游的林业生态大县。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里,伐木收入占财政总收入很大比重,一度达到60%以上,被称之为“木头”财政。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三大工程后,先后有12万亩耕地纳入退耕还林,新增育林面积27万余亩。2860平方公里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78.6%。上游栽树,下游受益。生态大环境的改善,以小环境的付出为代价。尽管有诸多政策补偿,有着16万多人口的北川羌族自治县仍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挑战。而对于13万农村人口来说,每一寸土地都格外珍贵,边坡、地角广泛利用,但土地贫瘠,投入大、收成低,往往连种子都难以收回。

  “要发挥县域经济功能,兴县富民,就必须发挥比较优势,避免同质竞争。” 县委常委、分管农业的副县长王久华对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如何走出“瓶颈”、改变传统的农耕模式?如何将山区独特的气候、环境乃至空气、水质等无形资本转化为有形资产?这些都成为北川上下共同探索的课题。思路宽才能道路宽。来自中国茶叶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表明,北川远离工业污染,其海拔、气候、水质、土壤属最适宜茶叶种植。而茶树盛产期20年、生长期50年的特性表明其仍对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发挥着独特作用。

  产业结构迅速调整。北川先后引进了自然天堂茶叶公司等一批技术精湛、资金雄厚的茶叶专业加工企业,政府搭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引领大批山区农民告别刀耕火种、收成靠天的传统模式,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业。同样一片地,投入与产出却是数倍的差别。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通过不断开发,共形成4类茶系、100余个品种。一个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在北川日渐形成。而在2006年的四川省茶叶评比中,北川茶叶列十大名茶之首。在日渐苛刻的检测条件下,以其无农残、无重金属含量的优良品质一路过关,畅销全国,远销欧洲。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