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私人博物馆“摘牌风波”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7日 22:32 北京商报

  

  虽然今天是第31个博物馆日,但北京十余家私人博物馆的“摘牌风波”仍未平息。在这些博物馆“经营不善”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私博”的种种无奈。

  “私博摘牌说”被否认

  “我们没有摘牌的说法!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不曾授牌,自然也就讲不到摘牌。” 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刘超英16日对记者的表态,令之前炒得沸沸扬扬的北京十余家博物馆面临“摘牌”一事显得有些蹊跷。

  今年3月底,有媒体报道,北京市文物局表示,北京市十余家登记在册的博物馆由于达不到要求将被“摘牌”,事因今年将开始的博物馆重新登记,届时有关部门将取消部分博物馆资格。文中还提到,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刘超英介绍:“一些行业、企业办的博物馆和机构办的博物馆是此次摘牌的重点。”

  尽管“摘牌论”出处未明,博物馆将在今年重新登记确有其事。

  据了解,今年北京市文物局要对市内的博物馆进行第二次登记。第一次登记是在10年前。“10年前的时候,北京的博物馆全部达标,没有淘汰的。” 刘超英说。刘超英已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30年。

  10年前,北京进行首次博物馆登记时,故宫博物院、军事博物馆等都列在管理之内。那时博物馆领域内国际背景比较复杂,当时国际上博物馆有家族基金会托管的、有政府管理的、有州政府管的、有股份制的……各行各业博物馆发展迅速,博物馆的管理部门认为,如果不加强行业指导很可能造成博物馆的先天不足。那时登记的常规数据项目与现在基本一样。包括藏品、场馆、资金来源等。

  2007年的第二次全国普查登记中,北京率先进行。“4月30日下发的登记表格目前还没收齐,全部收齐大概要到今年6月份了。收齐登记表格后,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将做分类、筛选,之后找专家论证。”刘超英介绍。

  虽然有些个体出现困难,比如博物馆需要通过出租场地等来维持正常运转,但“北京市博物馆行业的总体发展还是健康的”,刘超英表示。但是,博物馆的第二次登记还报出一个疑问,如果登记审查中发现了“不合格”的博物馆,该怎么办?藏品将如何处置……

  社会价值易被忽视

  按照现有法规的要求,博物院需要配有匹配的研究和服务人员,但是因为博物馆的规模大不相同,只要和建馆规模匹配即可。此外,藏品、收藏、研究、服务、管理都要有人员配备。但是法规中并没对此做更加具体的要求。

  那么,假如真的有一些博物馆将在此轮普查登记中被评为不合格,藏品的去处是大家最为关心的。

  “目前的博物馆藏品流向仍没有大概的草案。”刘超英表示,但如果真有博物馆经营不下去了,藏品肯定不会转移到国家的博物馆收藏。如果是国有博物馆注销,将有指定收藏机构接手藏品;行业性博物馆会责成行业组织对其实行代理;如果是私人办的博物馆,注册后新征集的文物和注册前自己收藏的藏品在处理上就有所区别了。

  “因为在成为注册博物馆之前,收藏是个人的爱好,而注册之后的收藏多是半捐半送的形式。这样一来,藏品的价格会因为身份的变化而变化。”刘超英表示。

  如果博物馆一年内关门8个月以上,将不能继续开办博物馆。“博物馆办不下去可以到博物馆处注销,但目前没有一家博物馆主动提出注销。”刘超英告诉记者:“私人博物馆很少有人提出申请自动注销,因为如此一来,社会的舆论会造成非常大的负面效应。”

  之所以博物馆被“摘牌”和藏品的流向成为焦点话题,是因为这些“经营管理不善”的博物馆同样有其文化价值,其中的藏品仍然是宣传教育的丰富资源。

  北京市非国有、非公立博物馆在北京博物馆中占10%以上。在台湾,个人和企业办博数量占到了30%。在台南艺术大学博物馆学研究所颜弘哲的概念里,无论是开办公立还是私立博物馆,都像是在做功德,应该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管理博物馆的目的是让大家更愿意来博物馆。“只要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得到点收获和启示,那博物馆就有其存在的必要。”他说。

 任思强 王晓然 邓琳/文 王晓莹/图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