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一位北京国企老总回首十年闯荡香江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8日 05:0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七日电 题:一位北京国企老总的十载香江路

  中新社记者 吴庆才

  十年前,“北京控股”在香港上市,那一年恰逢香港回归。回首十年闯荡香江之路,北京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衣锡群在接受京港媒体联合采访时说,香港股市的历练,不仅提升了自己公司的水平,也为香港的经济繁荣作出了贡献。

  十几年前,香港难觅北京企业的踪影。而今,越来越多的北京国企、民企都把触角伸向这个繁华之都。北京控股是吃螃蟹者,也是当中的佼佼者。与香港回归同龄的它如今已发展成为资产规模逾四百亿的北京最大的国有企业,是活跃在在京港两地的经济明星。

  说起在香港的打拼,衣锡群表示“有熏陶,有磨练,也有教训”。在香港上市,两种不同的制度给企业带来管理方式、治理结构、财务制度的冲击,而这种冲击是从过去的计划经济到成熟的市场环境必然要面对的一种挑战。

  “这种挑战逼着长期养尊处优的国有企业不得不改变自己,否则就会遭到市场的惩罚,股价就会贬值,股民就会用脚投票。” 衣锡群说:“我们从中学会反思自己的经营理念,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北京控股是一个带有很强政府背景的企业,其核心业务涉及水、燃气、高速路等带有垄断色彩的行业。香港市场的历练让衣锡群清醒地认识到,不能过分依赖政府背景。如果过分依赖非经济因素,就会慢慢丧失

竞争力、丧失市场丛林中获取猎物的本领。

  衣锡群说:现在政府对我们的行政干预已经减少到了最低程度,企业董事会对涉及经营发展的重大决策有全权决定。比如去年公司的一次闪电配股,只用了十几个小时就调动了十几亿的融资,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回首这点点滴滴的进步,衣锡群归功于香港这个成熟的市场环境,也感谢香港员工的帮助。他认为,香港人的守法意识、国际化意识对中国加快现代化进程可以发挥着类似基因的作用。如今,他的公司在香港聘用的员工,一半都是香港人,财务总监、法律顾问等高层也多是香港人,他们的工作特色为北控带来了一种启发和激励。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衣锡群一直过着空中飞人的生活。一半的时间在北京,一半的时间在香港,以致于“他经常早上起来分不清自己是在北京还是在香港”。频繁穿梭两地,也使他对香港回归的变化感触更深。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香港人说普通话越来越流畅了。衣锡群回忆说: “七八年,我们在香港,常常因为不会说粤语,遭受冷遇、遭受白眼。现在已感觉不到了;相反,如果给你提供服务的人,他国语说的不标准,反而会觉得很惭愧。”

  衣锡群认为,回归以后,香港人的祖国意识、民族意识、历史感有很大的增强。港人对内地企业和内地民众的戒心也已经逐渐消失。

  如今,衣锡群在香港有很多的朋友,既有工商界的大老板,也有普通的市民。他们关系融洽,无话不谈。衣锡群说:“港人的真诚和直率,让我把最后的一点外壳都解脱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