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沙尘暴中的民营医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2日 00:27 北京商报

  

  也许是巧合,就在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后仅一周,3月30日,总投资约32亿元的北大国际医院就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奠基,预计2008年主体工程建成,也就是说,北京最大的综合医院将姓“民”。

  3月,本应该春光明媚的时节,

天气预报却预测将有沙尘暴,这让北大国际医院的奠基礼险些改期。反常的天气似乎也预示着民营医院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北京最大综合医院将姓“民”

  一直以来,很多医疗界专家都认为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机构是

医疗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今年3月21日,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和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也表示,政府将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大力发展民营医疗机构,推进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在卫生医疗领域的合作。

  而北大国际医院正是中国医疗机构引入社会资本的一次探索。据2006年资料显示,北大国际医院由北大国际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其中方正集团是北京北大国际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主要投资方,投资了公司约70%的资产,另两个控股人分别为北京大学校方和北大资源集团。在整个32亿的投资中,10亿元为自筹资金,其余均为贷款。

  北京北大国际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杉教授介绍说,基于“大专科、大综合”的非营利性综合医院的定位,北大国际医院建成后将弥补北京地区缺少国际化大型医院的空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问题。

  “民营医院将来应该向大型医院转变,因为目前,我国的民营医院大多数规模过小,管理不正规,出现问题后,即使勒令关张也不会对其造成什么损失。而如果民营医院的投入和规模扩大,并且加强管理,一定会逐渐转变大众对于民营医院不正规的看法。”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而另一位知情人士也向记者透露,目前,看好医疗机构的民营资本不仅想要自建医院,还准备通过控股、收购等方式向一、二级国有医院渗透,甚至觊觎国有三级医院。

  

  

  北京民营医院1/4亏损

  其实,目前像北大国际医院这样高投资的民营医院在北京是很少见的,昨日,记者也随意走进北京三家民营医院,发现与印象中的一样,不大的医院里显得很冷清,医生不多但病人更少,与那些国有大型综合医院昼夜排队看病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说明不管在理论上民营医院的发展前景多么光明,但目前的现实就是大多数患者还是对此持怀疑态度。

  记者从相关协会处得到材料显示,目前北京市有2752家民营医疗机构(包括医院、门诊部和诊所),能够达到医院规模的民营医院,大约有300家,目前民营医院中,大约10%-15%经营状况较好,流水收入在1亿元左右的有3-4家,甚至有医院年收入在2亿元以上;大约60%左右的医院基本保持收支平衡,略有节余,还有20%-25%的医院出现经营问题,有一部分已经出现亏损,难以维持。

  调查中,记者发现,民营医院可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其中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享有免税等优惠政策,而营利性民营医院则必须按照餐饮业标准缴纳较高税金,但奇怪的是,很多民营医院还是选择注册为营利性医院。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因为非营利性民营医院虽然不用纳税,但其诊费和药费等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定价,而营利性民营医院则可以自主定价,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少数民营医院满天要价、坑害患者留下可乘之机,”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有的医院为了赚钱,给病人猛做检查滥收费,甚至有的医院检查仪器电源都没插,就欺骗患者已做完检查,并收取高昂的检查费用。”

  据了解,为了改变民营两字带给医疗机构的诚信危机,一些专家曾想要为其改名换姓,叫成非公有医院等等。最终这一治标不治本的提议没有成行,而依旧戴着“民营”帽子的医疗机构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困难,必须要想出更好的办法才能生存、发展下去。

 肖玮/文 赵振超/制表  

 [1] [2]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