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黄金甲迷失奥斯卡(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7日 02:34 北京商报

  

  

黄金甲迷失奥斯卡(2)
中国电影的商业“向往”

  中国电影冲击国际电影奖项时,商业影片是最薄弱的环节。“《满城尽带黄金甲》根本不可能获奖。”北京一家电影发行公司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基本上行内人都不去看这种电影,而且一看就知道获不了奖。”他认为,中国电影在艺术性方面的实力并不差,许多电影都在柏林、戛纳和威尼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但也有人质疑,为何只有反映中国最落后最黑暗角落的艺术片才能获奖。实际上在这届奥斯卡奖颁奖时,反映艾滋病题材的中国纪录片——《颖州的孩子》获得了最佳纪录短片奖。

  中国电影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早在“文革”以前中国电影注重教化,“文革”以后改革开放以来是注重艺术的。随着美国好莱坞大片、港台娱乐影片对内地电影市场的感染,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也开始逐渐娱乐化。而娱乐功能正是美国电影的强项,奥斯卡获奖影片往往是成功的商业娱乐片,所以,“在电影进入娱乐化时代的今天,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化往往看中奥斯卡的奖项”。

  “《满城尽带黄金甲》没有入围,电影公司的老板说并不会影响北美票房,这是一种自我安慰。”谷时宇告诉记者:“奥斯卡电影节在世界上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但对于致力艺术电影工作的业内人士来说,奥斯卡和它的娱乐化,正是其不看好的理由。“其实许多电影业内人士对奥斯卡奖的关注并不高。”中国独立电影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柏林、戛纳和威尼斯电影节三大国际电影奖项更关注电影本身的艺术性,拿到这些奖项对电影人的意义更大。

  奥斯卡电影奖则带有明显的好莱坞风格——商业、娱乐。欧洲国家的电影也是偏重艺术的,所以欧洲国家的奖项也往往更看重艺术内涵。

  

黄金甲迷失奥斯卡(2)
中国电影不应放弃本土魅力

  “奥斯卡的影响力渗透国际上的各个国家,但归根到底是属于美国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昨天,北京神州金像电影公司君女士如此表示,中国电影确实需要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在吸收多元文化的同时,强化自身的风格,而不是偏重于海外国家的口味。

  “韩国电影与日本电影在冲击奥斯卡的道路上,几乎与中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但是从市面上的反映来看,日韩电影的销量在国内同样看好。包括从历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来看,比如美国电影人更注重人文类影片,从小我们就知道美国电影特别突出‘个人英雄主义’等等,而这是美国文化特有的魅力。”君女士认为,一部特色电影几乎是每个国家的体现,如中国的比邻韩国电影与日本电影,同样具有鲜明的国家风格。

  但是,当中国电影人士把国际大奖视为目标时,自身的风格开始动摇。而当中国特色导演模糊了对本土电影的个性,将歪曲的中国历史文化展现给海外时,怎么可能获得奥斯卡的青睐?

  “中国电影登上奥斯卡,能够表明中国电影业发展的成功,同时也是一种激励;但是,冲击奥斯卡并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君女士表示,奥斯卡电影作为起源美国的电影节,具有诸多美国特色。

  如张艺谋早期的电影,《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影片,不仅可以充分反映出中国浓郁的特色风情,同时成就了张艺谋电影的个性。但是,在张艺谋以冲击奥斯卡为目标,续而创作的《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为了配合西方社会对影片的审美观,反而会留不住奥斯卡的眷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