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亚洲女首富陷遗产争夺案:巨额遗嘱笔迹真伪难辨(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 13:18 中国新闻网

  中美文检专家各执一词 巨额财产遗嘱真伪难辨

  在一审法庭上,针对遗嘱签名的真伪,中美笔迹鉴定专家各执一词。不过,在徐立根看来,美国专家提出的差异性都来自于机械比对的结果。

  你比如说他在王德辉签名这第一笔,第二笔这个竖笔,竖笔下来来再拐弯,往左面这一拐,然后再绕下阿拉伯数字2这么写,他就说了,你看王德辉这里拐的时候,这里你看他这边大,这边小,拐过来,你看他这面样本里面,你看他是这面小,那面大。机械比对。

  徐立根认为,文字的书写不同于图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人的一生绝对写不出完全重合的两个字来。所以在文字鉴定中签名的运笔动作比直观的视觉差异更能说明问题,因为运笔的相似代表了一种习惯。

  中方专家在法庭上详细演示了鉴定过程,阐述了认定签名是真迹的理由。徐立根感觉,法官开始被他们的解释打动了。

  这个法官对我们讲的,我们的一些东西,他还是挺感兴趣,贾老师这里讲,完了法官最后我看了的,看了他点点头。

  就在徐立根开始觉得有点把握的时候,不料对方却突然抛出了一个杀手锏。美国专家提出,在龚如心提供的遗嘱上,王德辉的签名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抖动,抖动历来被视为模仿笔迹的一个重要特征。对方据此认定签名是假的。

  我们跟他解释,这么解释,这个模仿笔迹的抖动,一般在什么地方发生呢,一般都是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变化里面,你比如说打圆圈,练笔一下就过来了,他有的模仿,这圈有多大,到哪个位置该拐弯了,你只要一停,马上就可以看到你留下的痕迹,他模仿人他思想就是这样,模仿的越像越好。你看这个横笔是最简单的笔划,他没必要在这里写一个抖动,而且四份这个地方都这样子,别的没有,别的都流畅的很。

  然而,仅这一个理由并不能让人信服,徐立根也感觉抖动一定另有原因,但他不相信这是模仿造成的。他马上询问了龚如心的律师,了解到王德辉在签名前不久刚刚因骑马摔伤了胳膊。也许是因为受伤运笔才会有抖动,徐立根立即搜集了王德辉的血衣和当时

医院的单据作为佐证。

  随后徐立根又从《中国书法大字典》中找到的抖动的另外一种可能,书中的“世”字的第一横,就有微微的抖动。“王”字是隶书,中国的隶书有蚕头雁尾之说,这样稍微抖动字显得很漂亮,在所以“王”字的第一笔抖动是可以解释的。

  在作出了恰当解释的同时,中方专家还进行了还击。

  他的写字里有划破的,划破写字划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书写速度很快,非常流畅,非常快,因为他用的是硬笔,那么在纸上划破,我们都有这个经验,他就可能划破,模仿笔迹,我们从反面来看,不可能划破笔迹,因为他都是小心谨慎的临摹的,他怎么可能那么一写你划错了怎么办?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