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海外上市银行爱上海外并购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 01:11 北京商报
随着3家国有银行上市屡次刷新资本市场纪录,工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IPO,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银行的外汇存量,在人民币升值的通道中,这部分外汇也面临贬值风险。因此,通过海外并购把外币花出去,是降低外汇储备压力和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损失的有效途径。 果然伴随着2007年新年钟声的响起,我国银行业的海外并购步伐也开始突然提速。2006年12月14日,中国银行宣布以9.65亿美元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12月29日,建行宣布收购美银亚洲100%股权已正式完成交割。2006年12月30日,工行宣布与印尼Halim银行股东签署了收购协议,收购其90%的股份。至此,3家海外上市的国有银行完成了海外收购的开创性交易。 长征迈出第一步 三大行海外收购起航 根据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公告,将收购Halim银行90%的股份,另外10%的股份暂由原有股东持有。而余下的一成股价工行可在3年后进行选择性收购。 工行本次并未透露收购Halim银行的价格,但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本次交易规模较小,对该行股价影响有限。而该行的副行长牛锡明则表示,除对Bank Halim的股份收购交易外,工商银行还计划在亚洲其他地区、欧洲及美国等区域开展更多战略收购活动,以扩大海外市场影响力。 据悉,本次工行的海外收购并非国内首例,早在去年8月,首家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国有银行建行就与美国银行签署收购协议。随后12月14日,中行则宣布以9.65亿美元现金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有限责任公司。而本次工行则是第三例国有银行海外收购的案例。至此,完成改制上市的国有银行海外收购全面起航。 改制助推海外收购 香港市场更具诱惑 其实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与外资机构共同完成的并购交易并不罕见。随着广发行引入战略投资者交易的完成,中国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全面引入了外资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汇丰、花旗等全球性金融集团也通过并购吸纳了中国商业银行的股权。但由于各方面条件不具备,国有银行股改上市之前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没有精力和财务实力去考虑海外收购。 近年来,国内银行改革逐渐取得实质性进展,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股份制改革完成,并在香港或内地上市,工商银行也将于年内在香港和内地上市,资本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也得到了提升。但由于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有一部分滞留海外,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对它们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 因此,国有银行的海外收购成为上市以后面临的重要任务。 冲动背后的理智 “走出去”当慎行 按市值计算,工行、中行、建行都已跃居世界前茅,工行更是位列世界第二大上市银行。通过2006年年底前的几次收购,中国银行业已经充分在亚太范围内展示出了自己的实力。但业内专家同时指出,银行市值达到世界水平并不简单等同于世界级的影响力,因此在海外并购冲动涌起的时刻,应该保持谨慎和理智的头脑,注意控制风险。 专家认为,在过去若干年里,全球化的外资银行之所以能够通过并购迅速发展成为一家全球性大银行,关键在于其自身拥有较强的整合管理跨国机构的能力,有一批业务能力强、善于跨文化管理的国际营运人才,并实行全球上市的本土化战略。在每一次收购交易时,这个团队可以对并购对象从企业文化、经营战略到运作规程进行彻底改革,使之总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扭亏为盈,提高收益。 而国内的银行虽然通过改制上市等方式,经营方式已经有了实质性变化,但仍然存在着商业化程度低,经营管理水平低,国际化经验不足,人才缺乏的问题。特别是对海外机构的管理粗放,境内外机构没有实现一体化经营,协同效应差。如果盲目进行海外扩张,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开展经营活动,与当地银行竞争,仍然面临较高的成本和失败风险,成功与否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