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浮华黄金甲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0:33 北京商报

  

  当《满城尽带黄金甲》以近1亿元的高票房刷新纪录时,国内商业化的古装大片仿佛到了某个巅峰。以好莱坞为模板的中国电影商业化的探索之路,并未得到影院“上帝”们的广泛认可,部分不满的质疑在影片散场时骚动着。在一个大片横行的时代,在一个迷恋古装的时代,在一个满城尽是黄金的时代,我们的观众有些疑惑。

  古装大片泛滥后的贫瘠

  观点一:还是老一套:大场景、华服、煽情,简单的情节,这样的电影也只能在电影院看。我看过之后,对剧情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只有一大帮人暴露的镜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观众对于现今古装影片横行的现象很排斥。古装影片成了最能“胡乱”发挥的阵地,但是情节和表现手法上的创意却并没有征服观众。用现代思维去演绎古代,让演员穿上古装,就堆砌成了古装片。

  采访中,业界人士坦承,导演对电影的“古装”情结,与导演想像力的贫瘠不无关系。北京神州金像影视公司制片人赵君告诉记者,“古装片到底是怎么回事,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不清楚,所以才能给予导演发挥空间”。此外,因为海外观众可能对中国的现代片子并不怎么感兴趣,况且大多数古装片都可以在海外吸引观众、创造收益。古装片成为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大趋势。

  大片的霸气不仅仅体现在资金投入和演员阵容上,连播映的影院也都开始垄断。出品《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新画面公司在上映影片的同期已经垄断了全国的数字影院院线。其与中影数字院线签订协议:12月14日开始连续4周,全国数字影院都只能放映《满城尽带黄金甲》。致使《伤城》、《面纱》等影片被数字影院排挤在外。数字影院的市场份额大概占到整个电影市场份额的15%左右。新画面公司老总张伟平曾表态,新画面公司与中影数字院线的协议属于市场行为,是你情我愿的交易。不过影评分析则认为,这15%的意义不在于票房损失,而在于垄断。

  电影商业化后的艺术缺乏

  观点二:感觉现在的大片就是以赚钱为主,这似乎已经偏离了拍电影搞艺术的正确方向。电影正在越来越纯粹的商业化,只是为了巨额的赞助费。说白了就是一切向钱看。

  关于黄金甲在商业运作上的成功,在人言无忌的网络上也少有人质疑。在短短上映4天之后,黄金甲的票房就已经近亿元,成为内地电影市场首周末的票房之冠。这个数字达到了《夜宴》的2倍、《无极》的1.5倍。全国的影院也都期望追加电影拷贝。甚至新影联院线高军认为,元旦之前票房会超过2亿元,最终刷新《泰坦尼克号》33.5亿元的中国内地票房纪录。

  在采访中制片人评论认为,“出发点就从商业出发的电影,往往在情节方面经不起推敲,也不值得推敲。一部电影的商业化推销如果可以保证一半的中国人掏钱去看,就很到位了”。

  “以商业目的为出发点的电影模式对不对,现在很难说。”赵君在采访中陷入沉思,最后他表示:“但是在现今商业化运作的电影业中,肯定会有人这么做的。” 同时他也表示,电影卖座并不是衡量成功的惟一标准,现在很多电影人只看重商业化的操作模式,而忽略了电影最本质的核心。

 王晓然 任思强 谢秋争/文   

 [1] [2]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