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中国入世五年系列(二)(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 01:32 北京商报

  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汽车业就以“独立”模仿的模式发展,汽车市场上的消费结构有着自己的特色——以公用车消费为主导,居民消费份额少之又少。为了保护国家民族汽车工业,中国最早的时候进口汽车关税超过200%。

  那时,我国的入世谈判代表团副团长、现中国WTO研究中心主任吴家煌曾是海关总署税务司司长,他发现许多高档进口车其实都被打散了,以零件方式进入中国。有一次业内朋友问他:“你知道每年的进口车这样能逃多少税吗?”他告诉吴家煌,日本海关统计每年向中国内地出口的汽车数量,比中国海关统计从日本进口的少了10万辆,这就意味着10万辆车被解体通过内地走私进来。

  “在香港有一二十家汽车拆卸工厂,好端端的日本汽车、欧洲汽车在那里拆卸,4个轮子、左右两边的门卸下来,前盖打开把汽车的

发动机拿走,甚至把4把椅子拆掉,一部分一部分地从香港拆卸完以后运到内地……”吴家煌一口气描述下来,心疼得很:“一辆车要逃多少税啊。”那时在江西、湖南就有做非法拼装汽车生意的。

  他认为,走私的主要是美国车,如凯迪拉克、林肯等。因为可能现阶段难于在中国部署零部件的生产线,因此吴家煌对汽车零配件关税官司的态度十分积极:从关税的角度这场官司得打。

  关于汽车零配件案子的关键,专家认为只要证明超过整车60%的零配件能够构成逃税行为,官司就能赢,但正是这“证明”的环节,是最困难的。

  悬而未决的官司在中国入世5年的时刻,就像是一场汽车业开放的大考。输赢且先不争执,无论如何都是宝贵的经验。

  

  外资企业|

  在国际劳动力价格不平衡的情况下,国际车价却是平衡的。正是这样的趋势,让如今的中国汽车价格与劳动力价值面临着矛盾。幸运的是,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热衷于“豪华版”。汽车也是如此。

  “加长版”竞相争抢中国市场

  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热衷于“豪华版”,汽车也是如此。品牌专家解释,这是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消费环境转变密不可分的,保守了几十年之后,中国人对物质的热衷与消费形成了一种“豪华版”的思潮。

  宝马、奥迪、凯迪拉克等品牌纷纷用本土化的方式争抢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推出加长版的车型。宝马530Li、奥迪A8L07,“L”系列代表了国际品牌对中国消费的极力迎合,也是中国汽车市场合资方式发展的成功。

  中国市场对于国际汽车品牌的吸引力早在5年前就已经浓烈地散发了,是中国加入WTO使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大幅调整。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越来越小之后,大众立刻加紧在中国扩大投资和技术提升,而通用和本田在这之前很早就开始按照加入WTO后的格局在华布局了。1998年,通用以出让零件技术的条件获得上汽50%的股份。

  2000年的时候,桑塔纳、捷达等德国大众旗下的汽车就占据了整个中国汽车市场53.57%的份额。5年来,外资汽车企业不断扩大投资、推新产品、降价。

  “汽车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中联汽车市场总经理张超觉得。因为同样是大众汽车同一生产线上的工人,一汽大众的工人劳动两年也买不起自己生产的汽车,而德国大众的工人两个月就能买了。在劳动力价格不平衡的情况下,国际车价却是平衡的。这可能是一种趋势,也是目前中国汽车价格与劳动力价值的一个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