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国公司行贿破坏竞争环境 “洋腐败”为祸中国(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 15:08 中国新闻网

  “洋腐败”的“洋招数”

  [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丁丁

  目前在中国国内盛行的商业贿赂,很大程度上就是当初从境外输入的产物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从先前的朗讯案、德普案,再到如今的IBM案,跨国公司在华行贿似乎正呈愈演愈烈之势。对此,有关专家认为,现在已不能简单地运用“行贿是跨国公司在华为求生存而必须适应的潜规则”来解释此种现象,“洋腐败”不仅曾经就是“舶来品”之一,而且目前正在多个方面对中国经济的健康运行造成危害。

  并非本土特产

  一个曾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是:中国在10年内至少调查的50万件腐败案件,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且跨国公司在华行贿事件近10年来都在呈上升趋势。中国

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认为,目前在中国国内盛行的商业贿赂,很大程度上就是当初从境外输入的产物。

  据梅新育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银行工作时,曾有一次到某大型国企调研,该厂一位总会计师向他反映:当地一家企业花费数百万美元进口机床设备,结果却由于采购人员接受国外企业的“做工作”,买回了劣质的机床,导致三天两头出问题,根本无法使用,不得不送到他们这里进行大修。

  梅新育称,国内的贿赂双方效仿境外“成熟、先进”的商业贿赂方式非常迅速,而治理者在借鉴别国相对成熟的反商业贿赂制度注定相对滞后,是今天中国商业贿赂问题如此严重的重要原因。日前曝光的IBM在华涉嫌行贿案再次对此提供了佐证。

  腐败手段“推陈出新”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程宝库教授认为,跨国公司在本国由于法律制度比较完善,惩戒力度比较大,加上对于声誉的考虑,商业贿赂通常能够得到有效遏止。而在国外,基于追逐利润的需求,当风险与利润严重不对等时,它们依然有行贿的动力。“当然,考虑《反海外腐败法》的约束,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规避。”程宝库说。

  随着朗讯、德普、IBM等案的曝光,跨国公司的行贿模式也逐渐暴露在国人面前,很显然,相对于国内企业的行贿行为,跨国公司有不少推陈出新的手法。

  典型的如通过海外培训、赞助领导干部子女到国外

留学、合办面向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的EMBA班,或者通过其他方法逃避税款。而目前还有一种新兴的方式,就是通过在华的商会或协会联合作业。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一位官员介绍,现在一些外国公司已经联合起来,通过在华的商会或协会聘请国内部分行业的党政机关领导担任职务,给予“好处”,从而变相获取利益。这是一种行贿的更为隐蔽的做法。

  毒瘤侵蚀中国健康肌体

  商业贿赂正像一颗毒瘤侵蚀着

中国经济的健康肌体,而来自跨国公司的“洋腐败”就在其中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它们已通过种种贿赂手段,获得了巨大的回报:政府合同和订单、大工程项目、土地资源的廉价出卖,甚至让地方官员帮助压低中国工人工资等等,一旦出现问题还可利用关系逃避法律监管和惩罚。

  另一方面,跨国公司行贿将使中国的经济、政治稳定受到很大的潜在影响。由于他们选择的行贿对象多是高官,这势必反过来影响到中国进一步引进外资的质量,进而更加削弱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去年12月,沃尔玛昆明公司将其10万元礼金送给了云南省经贸厅原党组书记彭木裕,后者因此获刑5年。而在IBM案中,张恩照则系副部级高官。

  梅新育博士认为,外国公司的行贿正在严重破坏中国经济的竞争环境。

  目前在中国,跨国公司已经获得了比民族企业更多的优待,包括税收上的差别待遇、政策上的扶持和关照等。而且,跨国公司本来就具备资金、技术和人才上的优势,再加上通过非法途径“购得”的特权,在同民族企业的竞争中显然占尽了“先机”。如果放任其以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国内的本土企业就更不是对手了。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