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国产化妆品机会来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 09:05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 张潇 黄海昀

  SK-II出事后,多个国内热销的国外一线品牌也先后被证实存在质量问题

  因为江西的一场官司,SK-Ⅱ去年遗憾地未成为宝洁旗下又一个年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的品牌;今年,SK-II又在遭遇“铬钕门”风波后暂时撤出中国市场。该事件还顺带着把
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国际巨头也拉下水来。

  国际化妆品巨头接连遭遇滑铁卢,这对于饱受挤压的本土化妆品牌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当这块价值数亿美金的蛋糕摆在眼前时,本来就吃得不太饱的本土品牌,是否可能,又有没有能力去分多一杯羹?

  目前,中国化妆品市场一年有500亿元到700亿元的总销售额,其中六成的销量和八成的销售额都被外资品牌所占据,留给本土企业的就只剩下中低端市场及大众日化用品。“就算SK-II真的倒了,国内能起来抢这个空位的品牌都没有。”化妆品业内人士坦言,“国内3000多家化妆品厂家,推出的品牌没有一千也有五百。即使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宝、采诗、郁美净、雅倩等,也都是清一色的二、三线品牌。”

  国产品牌未上一线

  根据网络调查显示,有近80%的人表示不再相信外资高档护肤品的质量,但其中半数人还是会去购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少人觉得国际知名的都有问题,国产的小牌子就更不可信;二是不买国际名牌,也没有什么国产品牌可以选择。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化妆品企业能与外资品牌抗衡的,主要是在洗面奶、护肤水等基础护肤类领域。这些产品的特点是性质温和,基本没有什么功能性。而对于那些中高档化妆品,其原料与配方基本都依赖进口。有业内人士透露,市面上那些单价一两百元以上的化妆品,只要是真材实料的,原料和配方都基本依赖进口。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国内化妆品企业的研发能力明显落后于外资品牌。

  雅诗兰黛曾有明文规定:年度销售额中必须有三分之一是来自于公司最近三年开发的新产品。因此,它旗下有一支由395名化学家、生物学家、微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组成的科研队伍,专攻产品开发。此外,宝洁的技术开发人员占其员工数量的35%,在雅芳,这个数字是27%。反观国内,就是在本土护肤品销售榜首的大宝,也只有SOD蜜一个产品能叫得响,其8亿的销售额只占整个市场1%的份额。

  的确,我国美容美发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发展,在技能、设备、配方方面都与国外有着很大差距。而80年代初进入化妆品行业的门槛很低,大部分从业者都是从个体户中分离出来的。这第一批进入者大多奉行“拿来主义”,往往是通过代理一些国外品牌而起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内化妆品行业的研发能力低下。

  

国产化妆品机会来了?

  图:SK-II等国外一线品牌“出事”后,不少观点认为国产化妆品的机会来了。

  只赚快钱不愿创品牌

  广东是全国美容大省,全国3000多家化妆品企业中有1800家落在广东。其产业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土化妆品产业的一个现实:3000家化妆品企业中,有90%属于中小企业。这些小企业中,又有一半以上属于“赚一笔快钱就走”的类型。

  今年6月17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批严重汞超标的化妆品,其中一半以上由广东的化妆品公司生产。这些号称能七天、十五天快速祛斑的化妆品,都伪造或冒用了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而在不久前,由广州某厂家生产的“葡萄籽抗敏平抚液晶”又被曝含有激素成分。

  “广东能放到台面上的化妆品品牌是不多,但暗地里赚大钱的却并不少。”广东一化妆品品牌负责人介绍说,这些企业大多是推出一些有祛痘除斑功效的日用或专业线用化妆品,以专卖店或美容院为主要销售渠道。“这些品牌利润很高,但大多活不到两三年,赚到钱的厂家再换个牌子继续运作。”

  钱赚得如此容易,还会有谁愿意把大量的资金与人力投入到品牌开发与维护上?

  OEM催生本土名牌?

  9月份,是广东化妆品行业展会的高峰期,美博会、美妆节、广州化妆品品牌展接二连三。广东也因此打出了自己产业发展的大旗———广东要做全球化妆品OEM(即“贴牌生产”)基地。

  目前,本土化妆品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的缺失,产品只能够游离在中低档市场,而提升技术对时间与资金都有很高的要求。但同时,每年都有数百个化妆品新品牌问世,从而为化妆品贴牌生产带来巨大商机。于是,OEM顺理成章地成为本土化妆品企业地的一条捷径。但这条捷径,真的能带领本土化妆品企业走出困境吗?

  想要做OEM,成功的关键在于形成规模效应。但规模在哪里?目前国内化妆品专业OEM基地,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多数企业是来样加工和来料加工等纯加工模式,真正在中国和国际上叫得响的专业OEM品牌并不多。从几届展会的情况看来,目前广东化妆品企业的OEM订单主要来自国内小品牌及众多专业美容美发机构。要想依靠这些客户的力量,形成专业化、国际化、规模化OEM基地的前途实在是渺茫。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引进洋品牌,依靠他们规划在中国建造化妆品的制造中心,从而形成化妆品OEM市场的主力军。于是,仅在广东就已经崛起两个堪称中国最大的OEM生产基地—————清远“柏美基地”和汕头“博雅基地”。有消息称,这些基地已被国际化妆品巨头相中,大规模投产指日可待。但看看中国的家电企业,OEM做得不能不说是成功,但是仍然摆脱不了“价格战”的噩运。

  OEM是否能带来核心技术,并催生占领市场的本土化妆品牌?这一切,显然还需要时间和实践来论证。

  相关报道

  

  广东省美容美发协会会长马娅认为国内品牌还是没机会

  新快报讯有人认为,国际品牌撤出中国市场,可能会给国内中小企业腾出市场空间,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对此,中国美容业商会副会长、广东省美容美发协会会长马娅并不以为然。

  马娅称,最近国际品牌倒下并不代表国内品牌就有机会。国内品牌有没有机会关键还是要靠自己,产品能否做大关键在于市场需求,国外产品和国内产品各有各的市场需求。她认为,事实上,现在国内一些品牌并不比国外品牌差。

  按照全球的销售统计,中国市场在全世界名榜中位于第五位,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美容市场每年都有10%—15%的增长,今年上半年的增长率更达18%。马娅表示,中国将很快进入世界生产销售前三位。广东则是中国国内化妆品生产企业最多的省份(1800多家企业,占全国七成),并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包括教育、包装、制造、服务、销售),产品的安全性和选进性均居全国首位。

  意大利品牌伺机进入

  新快报讯 SK-Ⅱ在中国撤出是否会对其他的国外品牌带来压力?事实上,意大利等国外品牌正在加快进入中国市场。

  昨天,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07年1月31日至2月3日意大利博罗尼亚(世界美容展)主办机构将到上海举办首届“上海美容展”,专门为意大利等国际化妆品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打造强势平台。

  意大利驻广州领事馆总领事安湃亚先生表示,虽然进口化妆美容产品的消费还只限于非常少的一部分人群,但这几年中国市场显示出非常积极的趋势。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通过展会要向中国的经营者和消费者推广“意大利制造———MADEINI鄄TALY”的品牌。

  增进意大利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向中国的经营者和消费者推广“意大利制造”———MADEINITALY的品牌。据透露,明年的上海美容展,除了意大利之外,法国、美国、韩国、德国等众多国际品牌拿下了大面积展位,有意借此平台进入中国。

  至于SK-Ⅱ事件,安湃亚先生认为,在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需要有更多的合作和沟通。他说,为了让意大利等国外企业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在明年的上海美容展上,还专门打造了一系列的研讨会,内容涉及中国化妆品法规、国际化妆品法规等,希望通过交流帮助国外企业更多了解地中国的化妆品的各种标准。

  (金陵/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