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美欧大公司获取商业情报不择手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 08:01 经济参考报

  骗电话记录 翻垃圾桶 卧底偷机密

  商业间谍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词,最近一段时间频繁出现在美国主流财经媒体上。美国的报纸、杂志不仅追踪报道惠普公司的“电话门”丑闻,而且将许多美欧大公司非法获取商业情报的老底儿一一揭了出来。

  惠普公司的“电话门”丑闻是这次美国媒体蜂拥报道商业间谍案件的“导火索”。

  去年2月,惠普董事会讨论撤换在任首席执行官卡莉·菲奥里纳时,有人将消息泄露给了媒体。为此,今年年初惠普公司雇用私家侦探调查消息泄露事件。他们利用社会保险号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骗得公司董事和相关记者的电话记录。这一行为经披露后被认为触犯了隐私权,美国国会、联邦和州政府的相关机构已介入调查此事。9月22日,惠普前任董事会主席帕特里夏·邓恩被董事会正式辞退,新任董事会主席马克·赫德不久之后承认与这一丑闻有染。

  

美欧大公司获取商业情报不择手段

  帕特里夏·邓恩(右)与马克·赫德经济参考报资料图片 美国媒体趁热打铁并借题发挥,对发生在欧美国家的商业间谍大案进行了全面报道。

  美国《商业周刊》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国一些公司每年用于收集竞争对手情报的费用高达100万美元。美国商用情报顾问公司Fuld & Co.主席富尔德表示,90%的美国企业聘请专人进行相关的间谍工作。负责执行任务的“职业特工”多是大学毕业生,在大学里就选修过有关竞争性情报(简称CI)的课程,以刺探竞争对手内部资讯及保护公司利益为己任。

  美国《福布斯》杂志等提供的资料也显示,很多欧美大公司都曾采取“不光彩”的手段获取竞争对手的机密材料。例如,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曾派出商业间谍到通用汽车公司偷取数箱机密计划文件,被诉后不得不向对方支付1亿美元的庭外和解费;宝洁公司曾雇用间谍以市场分析员的名义潜入联合利华公司,从后者的“垃圾堆”中获得大量机密;波音公司两名员工为争取美国空军的一份卫星生产合约,偷取了竞争对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计划书,结果波音在失去合约的同时,也被罚在一段时间内不得竞投空军装备合约。

  虽然刺探商业情报难免让人产生负面联想,但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却坦言,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让公司领先其他对手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情报为自己服务。能否有效地搜集、管理和使用这些信息,将决定你在竞争中的成败”。不过,当竞争对手甲骨文公司为找到微软向竞争技术协会行贿的证据而采取间谍行动时,盖茨则有些“嘴软”,认为对手为了诋毁微软的商誉,有些过于不择手段。对此,甲骨文首席执行官拉里·埃里森辩解说,自己派私人侦探去翻竞争技术协会的垃圾桶,只是为了将真相公布于众,防止该组织因为受贿而在针对微软公司的反垄断案件中敷衍了事。

  惠普前高级安全顾问伊拉·温克勒透露,大企业为了窃取对手的核心情报不惜铤而走险,可以用尽所有合法甚至非法手段,例如翻垃圾桶、安装窃听器、派出俊男美女去酒吧灌醉对方高层获取资料等。还有企业情报安全专家指出,一些公司甚至采用了类似电影《无间道》的方式,先以某种借口将自己的年轻员工开除,之后安排他去竞争对手的公司工作潜伏数年,得到信任后再伺机刺探核心商业秘密。

  早在1996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经济间谍法》,认定窃取商业秘密属于违法行为,涉案公司和人员将被罚款及判刑。但是,司法部门对商业间谍案重视不够,再加上事情败露后很多公司都选择和解方式了结官司,许多美国大公司于是变得大胆起来,专门培养商业间谍也不再是什么秘密了。

  事实上,为防止竞争对手窃取自身核心机密,全球多数知名公司都制定了严格的有关职业道德和商业行为的规章制度,例如要求应聘人员保证在其新的岗位上,不得利用其先前雇主的商业秘密,雇员在解聘一段时间内不得受聘到企业竞争对手的公司工作等。然而,从上述案件可以看出,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全球商业间谍活动仍是防不胜防。


 肖莹莹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