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吉林培养万名农民上大学(百姓关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 00:16 人民网-市场报

  

吉林培养万名农民上大学(百姓关注)
35岁的李永先农忙之余学习文化知识。

  文华摄“你们是‘一村一个大学生’热线吗?”在长春南湖边,吉林省“一村一个大学生”项目管理办公室里,0431-5199589的咨询电话成了名副其实的热线。

  今年,让这个电话火起来的,正是吉林省实施的“一村一个大学生”项目,政府出
钱,每村供一个农民上大学,学习畜牧、养殖等实用技术。从2005年起,5年内,1万名种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地的农民,将成为脱产两年学习的大学生,按“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民大学生标准培养,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农村实用人才仅占1.5%

  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680万农村劳动力中,农村实用人才不足10万人,仅占1.5%,倘与全省近1500万农业人口相比,比例更微。蘑菇长毛了,牛病了,大多数农民束手无策。能解决农村生产实际问题的人才非常短缺,培养人才成了农村发展关键所在。

  在这种背景下,该省制定了“一村一个大学生”项目,“从2005年开始,用5年时间,每年选拔2000个优秀青年农民念大学,覆盖全省9700多个行政村。”省委组织部人才办说,为此项目,吉林省三级政府将投入6230万元,每年每人3100元的学费、住宿费、书费政府全负担,学生只需自理交通费、生活费。

  近一年的繁杂准备后,招生、推荐、选拔、考试……2005年9月,1602名农民入校、军训,开始了大学生活。

  伊通县莫里青乡施家村一下子报了3个:李永先、许晓东、林立。35岁的李永先,孩子都已十来岁了。李永先说,邻村的高中同学去年去了吉林农大,才学一年兽医就学得有模有样,暑假甚至能给牲畜看病了,瞧在眼里他也心动了。

  施家村在伊通七星山之莫里青山脚下,几乎每家每户都养着两三头牛,一头好母牛价值七八千元,就是一头牛也值2000多元。可最近的兽医站还在乡里,技术也不过硬。牛羊一有病,村民放下手中的活,拉着牛走二三十公里到公主岭去看病,一趟就得两个多小时,往往牲畜得了急病死在路上,农家这最重要的“劳力”和财产就没了。

  “我报了兽医。”李永先说,至少以后能给牛羊牲畜及时看病。这个专业得到村里老少的肯定。

  学有所成令人刮目相看

  老朱是长春市双阳区齐家镇长兴村人,20出头的女儿朱珠正是首批“一村一个大学生”项目的学生之一。

  说起女儿来,老朱一股子期待之情油然而生。初中毕业后朱珠读了技校,取得了高中学历,去年上了“一村一个大学生”项目承办院校之一吉林农业大学,读农村经济管理。

  “朱珠学市场营销、企业管理,那以后跑市场她就能会了。”老朱自己有个小水稻加工厂,加工容易营销难,于是他琢磨起来,“姑娘毕业了,我就能把工厂交给她,我歇着了。”

  实际上,让老朱有此想法的,正是女儿学习一年后的变化——她已经能帮父亲出出销售的主意了。

  无独有偶,受益匪浅的还有在农大学兽医的老王,虽尚未念完大学,暑假回到伊通农村,他小试身手,已让人刮目相看了。

  制定毕业服务优惠政策

  按照协议,政府送农民们上大学,但他们毕业后要回乡,在乡镇连续服务5年以上。

  吉林省首批“一村一个大学生”明年方能毕业,但东辽县今年4月已专为这批人制定了毕业服务优惠政策。政策包括分配到村委会工作、提供创业优惠政策以及宽松的就业环境。

  “村级班子普遍素质较低,几乎都是中专以下学历。”为提高村干部整体素质,对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显著且是党员的人,东辽县将安排任村主任或者副主任。除了在政治上委以重任,对创业者还有政策扶持。据了解,县里将从场地、资金等方面给毕业生提供优惠,帮助他们解决涉及融资、开业、税收、贷款等诸多问题。而农民大学生工作落实情况,将被县委纳入年度班子考核和党建责任考核体系中。

  对东辽县的用人政策,长春市行政学院管理学教研部主任攸笛教授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在这些耗费大量时间、经费和精力培养出来的农村实用人才使用方面,政府在政策导向上的确应发挥重要作用。

辛文华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