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旅游“零负团费”的经济考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09:43 北京日报

  

旅游“零负团费”的经济考量

  旅游业马上又要迎来金灿灿的"十一"黄金周。但近期业内却接连出现一些"反常"现象,9月中旬,九寨沟当地导游和司机"罢导",致使北京旅行社对报名参团的游客进行"劝退";8月,香港24家地接社组成联盟,目的不是做大做强,而是宣布拒接上海"零团费购物团"。

  

九寨沟导游和香港地接社都是旅游产业链条中的"接待方"。接待方接连地"拒接",实质上是在中国旅游行业内积极倡导"诚信经营"的大背景之下,把"零负团费"这一"罪恶之源"再次推上了"审判台"

  1.“零负团费”导致接待方“拒接”

  九寨沟导游、司机“罢导”的起因,是当地导游“入不敷出”。原来当地的“规矩”,导游、司机没有工资,他们的收入全靠从游客购物和参加自费项目抽取“回扣”。在游客还没有发生旅游购物行为前,他们为得到带团的机会,要先向旅行社交纳游客人头费。由于9月初当地出台了自费项目的最高限价,致使导游的“回扣”减少,但旅行社向导游收取的人头费却没有减少,导游“从自费项目中赚回差价”不再可能。

  香港地接社“联盟”抵制上海“零团费购物团”的原因,则是地接社不堪承受“负成本接团”之累,提出只有提高地接和住宿费用才会接团。

  两件事接连发生既偶然也有必然,其背后都运行着同一个“经济怪圈”——零负团费。简单地形容,就是旅行社以等于甚至低于成本的“零负团费”报价来吸引游客报名参团,到了旅游目的地再通过带游客参加自费旅游项目和购物等方式赚取“回扣”,从游客身上把钱挣回来。这是一种旅游业的恶性竞争,因为游客的交通、住宿、餐饮、导游接待等是旅游中必须发生的成本,但“零负团费”故意模糊这些成本,致使导游和地接社必须首先“倒贴钱”为游客服务,再用一种不透明的方式从游客身上赚取利润。

  专家表示,“零负团费”不仅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地接社和导游,也已经给旅游业带来深重灾难,特别不利于旅游业良性健康发展,伤害旅游业公平竞争,使旅行社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也极大地损害了旅游目的地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

  “零负团费”虽然在报名时曾给过游客短暂的惊喜,但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带给游客的是重重“陷阱”:降低餐标(吃不到当地特色餐);降低住宿标准(能住郊区不住城里,能住乡下不住郊区);更改行程、擅自增加自费景点;导游变成导购,听不到应有的旅游介绍;延长购物时间,缩短景点参观时间;把游客渴望参观的著名景点列为自费……不仅如此,如果游客拒绝参加自费项目还可能被导游甩团。

  “九寨沟此次‘罢导’事件,不全是坏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对此表示,是该让中国旅游同业都警醒的时候了。“特别是今年我国正在积极倡导诚信旅游,而要建立诚信的环境,必须要把‘零负团费’消灭掉。”

  2.抵制“零负团费”屡屡受挫

  3.消灭“零负团费”难在哪里?

  “零负团费”这一不正常的经济链条为何如此“稳固”?抵制战役又究竟难在哪里?

  笔者采访了解到,“零负团费”很难界定,它大量以“低价团”形式出现,甚至包装成“特价团”、“节后超值团”等形式。但低价是对消费者最有吸引力的字眼。低价团只要有市场,就会有“逐利”的经营者跟进,这是“零负团费”无法斩草除根的一大原因。

  “市场全卖1000元,你如果卖3000元,肯定没有人报名。”一位经营国内游的大旅行社老总告诉笔者,在“零负团费”盛行的旅游线路中,甚至“零负团费”的报价已经成为价格“标尺”,业界不得不向它看齐。所以,市场规律使“零负团费”演变为管理部门打击一次,团费价格提高一档。但只要有一家旅行社仍在报低价,很快,市场的整体价格就又滑向了谷底……如此循环往复。

  游客不成熟的消费心理,专选低价,也是“零负团费歼灭战”中的“致命伤”。笔者采访了今年4月刚参加泰国游的金先生夫妇,他们就是图便宜报名了3800元/人的“新马泰11日游”,为了防止“再掏钱”的事发生,他们还留了个“心眼”——俩人故意不带

银行卡、只携带了少量现金。然而,当金先生以没钱为由推脱购物时,导游立刻掏出手机,让他给家里人打电话把钱直接打到导游卡里。最后,在泰国,夫妻俩又多掏了大约3000元。

  还有,自费项目和“指定”购物存在暗箱操作,也为“零负团费”留下生存土壤。容易滋生“零负团费”的旅游目的地多数旅游资源较丰富,可以列入较多的自费项目,如潜水、漂流、少数民族演出等等。而向游客推销的特产又多是不易鉴别、可以漫天要价的,如玉、翡翠、珍珠、中药材等等。在自费和购物这两项上,导游可以“宰”到游客,不仅补偿他们“倒贴”给旅行社的人头费,还有自己的纯收入。

  近几年,旅游业界也尝试推出“品质之旅”、“诚信之旅”、“纯玩团”来突破低价重围。但“品质团”却在夹缝中艰难生存。一位大旅行社总经理无奈地告诉笔者,“我们的泰国游品质团价格比普通团高出800元,游客问的多报的少,需要几家社联合在一起才凑够一个‘品质团’。”另一家大旅行社也表示,“品质团”在他们的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部分低价盛行的线路,目前根本无法推行“品质团”。

  所以,铲除“零负团费”仍面临重重困境,即便是限制每日最低地接费用、自费项目明示、定期前往机场抽查旅游团、成立地接价格联盟……各种抵制战役从未停止,但都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零负团费”困境与出路

  “‘零负团费’问题已经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但大家一直用‘旅行社黑心、导游缺德’的道德的标准来评判,却一直没有技术化的解决办法。”一位国有大型旅行社高层人士告诉笔者,单纯用给导游开罚单,给旅行社通报批评的方式,都不能够从根本上斩断这一利益链条。

  导致市场上“低价团”风行的原因有很多,这位高层人士告诉笔者,拿国内游来说,不少外地旅行社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他们直接控制着北京飞往该地的飞机等交通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北京组团社,北京的组团社收上来的客源要被他们控制,连大旅行社要完全摆脱控制都很难,海南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办事处只在乎收客数量,不在乎砸掉旅行社的品牌,这是“零负团费”低价收客的成因之一。所以,治理“零负团费”的一个迫切任务,就是治理外地旅行社在北京设立办事处。

  “要铲除‘零负团费’这一经济现象,取得消费者的认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教授告诉笔者,正常情况,旅游行业年利润率在10%-15%比较合理。而近些年,中国旅游业全行业的年利润率却低于7%,利润低迫使旅行社不得不通过购物、自费项目等方式来寻找生存途径。游客本身消费理念不成熟在其中成为一个关键因素,他们以价格低作为旅游出行首要的选择指标,明知道往返机票需要2000元,却报名参加1800元的团。所以应该更好地引导消费者认识旅游产品,要想得到好的品质就应该付出相应的价格。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旅行社行业进入的门槛低,小社多,大社不强,旅游产品也过于单一,抗风险能力差,面对市场低质低价的竞争局面很难做好品牌、保证质量。

  “在铲除‘零负团费’的战役中,应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更为严厉的制裁措施。”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表示,“零负团费”低于成本销售,已经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对参与“零负团费”组、接的旅行社给予严厉制裁,例如鼓励导游检举收取人头费的地接社,而一旦发现导游向地接社交纳人头费,就给予旅行社停业、“红牌罚下”的处罚,这样才可能根治这一痼疾。而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只罚款是不足以铲除痼疾的。

  “地方政府仅以接待人次多少、旅游收入高低来考核旅行社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刘德谦告诉笔者,各地相关部门应该扭转对旅行社考核标准,游客数量在正常情况下是以多为好,但靠低价诱导的不正常情况下游客多就不是好事。各地旅游相关主管部门更不应该把地方间的竞争建立在旅行社违法、损害游客利益的基础之上,这样发展旅游业是没有长远意义的。RJ032

  链接●

  “零负团费”历史

  “零负团费”是由台湾旅游商“发明”的一种经营方式,但在近十多年来却快速在中国旅游市场蔓延。

  1988年,中国首批开放公民自费前往新马泰港澳旅游。而在1995年左右,泰国游便开始出现“零负团费”,并很快波及到了新马两国;2004年9月,欧洲游向中国开放,首发团就已经有旅行社采取了“零负团费”的做法,某导游“自费”50%他个人往返欧洲机票的费用,作为“买团”的人头费。

  海南大量出现“零负团费”始于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底,云南游已发展到1700元可以“北京-昆明大理

丽江6日双飞”的疯狂程度;同样,2005年,华东五市游、九寨沟成都游也都频繁出现了这一模式。

  图为资料片(对白为编辑设计)。阿中摄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