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金融放开未必有金融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 09:27 扬子晚报

  再过81天,中国金融行业即将全面对外开放。2001年12月11日,在长达数百页的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金融服务贸易被浓墨重彩地书写。8月末,美国新任贸易代表施瓦布访华,她语气强硬地要求中国政府遵守WTO承诺,加快金融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值此全面开放前夕,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花旗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美国高盛集团亚洲地区总经济师胡祖六等,就中国金融开放的战略和策略进行探讨。

  金融开放进展快

  记者:再过几个月,中国金融行业即将全面对外开放,究竟该如何评价中国金融业在过去五年的开放进程?

  巴曙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开放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的开放;第二部分是自主的开放,指超出承诺之外的开放。

  在金融领域,中国在这两个部分的进展都还是比较快的。一方面,可以肯定的是,加入WTO的承诺到2006年底基本上都会实现;另一方面,我们在一些方面的自主开放,实际上已经超出当年我们加入WTO的承诺。例如对

商业银行的持股比率限制,人民币业务开放,银行零售业务等等,或者比原定的开放期限提前,或者比承诺的开放程度更大,或者是中国当前特定领域的开放现状较之发达国家更高。

  詹向阳:目前,外资通过合资参股已经进入我国的18家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总资本中,外资已经占到了15%以上。资本控制资产,这是经济学常识。根据这点,外资对中国银行业资产和市场的控制力至少应与其进入的资本比例相当,即是15%。从这个方面看,过去五年,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已经不小。

  开放时机现最好

  记者:中国金融行业是最后一个对外全面开放的领域,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金融体系是否已经做好全面开放的准备?

  胡祖六:相比韩国和日本的被动性开放,我们的情况好很多。韩国的开放是因为金融危机,是迫于形势的开放,而中国的开放则是履行入世时的承诺,是主动出击。因此中国在这五年中,在有步骤地开放的同时,也有步骤地推进了金融体系的改革。

  在这五年中,我们的金融改革,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建行、中行都已成功上市,成为市值超过千亿美元的大金融机构,通过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大的包袱基本上甩掉了,回归了财务健康,并且搭建了一个有效率的平台。

  沈明高:目前可以观察到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政策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尽管中行、建行已经上市,但这仅仅是迈开第一步,另外农业

银行改革还没进行,这些都需要时间;中国金融业的对内开放也不足,民间信贷还没有合法化,在对内开放不足的情况下,我觉得一下子做到完全开放的可能性并不大。

  未必导致金融风险

  记者:现在国内有一种担心,认为金融开放将危及我们国家的金融安全,各位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沈明高:金融开放的风险要看怎么去理解,如原来所有的东西都是国家控制的,尽管金融机构效率很低,但是经济波动却很小,这样的经济在短期之内看上去风险不是很大,但它事实上存在着一个改革风险。因此,金融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能说明保护就没有风险,而开放就一定有风险。金融安全实际上与监管部门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有很大的关系,监管部门关注的应该是整体金融的风险,而不是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

  巴曙松:金融开放与金融风险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不能简单地说是封闭更安全还是开放更安全,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案例证明封闭的金融不安全。

  就举我们自己的例子来说,开放得少使本土金融机构没有太多外部竞争压力,没有竞争压力它就安全吗?比如四大国有银行前前后后剥离2万多亿不良资产。2万多亿不良资产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对国民储蓄的一种浪费,银行没有把国民储蓄用到更能发挥经济增长潜力的企业和地区上,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潜力没有得到发挥。这是安全还是不安全?如果通过竞争、开放,然后学习到好的风险管理经验,改善整个运行机制,使资金配置更有效率,那么这种开放就是有价值的。

  开放要控制“量”

  记者:依我的理解,目前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金融开放策略?

  詹向阳:我个人认为,包括金融在内的国内市场在入世背景下一定要对外开放,这是前提。投鼠忌器,因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存在风险而关闭开放之门是完全不必要的。但是忽视这种风险的现实存在,以善良的愿望对待开放和引资问题是幼稚的。

  目前的关键问题是,注意把外资进入的“量”控制在国家金融安全不受影响的限度内,特别对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一定要有限制。这点我们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即使被认为最为开放和充分市场化的美国及欧洲的许多国家,至今境内外资银行的比例也不过10%左右。另外,对引进外资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固步自封固然要不得,但过分依赖外资同样要不得。

  巴曙松:对外开放的策略的确非常重要,

银监会最近颁布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探索。去年11月,我去美国考察,结果发现,美国在遵循WTO条款下,对外资银行的管制远比我们来得紧。美国从1991年开始,就有一个关于外资银行的法案,外资银行要在美国做零售业务,要加入存款保险公司,这是根据世贸原则中的国民待遇原则。但要加入美国存款保险公司,必须是一个法人机构。这样你就还要向美国有关机构申请银行牌照,还要注入资本金,符合美国的资本充足要求等等。今天我们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也就在寻找这个平衡。

  要有长远目标

  记者:中国的金融开放政策应该坚持一个什么样的长远目标和战略呢?

  巴曙松:从长期来看,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要建立开放、市场导向型的金融体系,而不是管制下的金融体系、保护落后的金融体系。只要每一个金融机构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使得消费者得到了更好的服务,整个金融市场的效率就能整体得到提高,这样的路径就是正确的。

  记者:从微观来说,中资金融机构该如何应对全面开放的挑战?

  詹向阳:目前,随着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进入,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正在快速演变为不同中外资金融机构联盟体之间的竞争,竞争格局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由竞争更多地向着竞合方向发展。

  胡祖六:外资银行的优势在于它的品牌、服务和产品。中资银行应该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在服务上,应该面向市场、针对客户进行细分;并逐步调整业务机构,目前中资银行零售业务的比例还很低,业务还非常单一。

  总体上说,中国银行对自己要有信心,不能瞧不起自己,说自己什么都不行。在竞争上,可以考虑多种策略,这就好比体育竞技,中国商业银行既可以考虑增强体质,在一些力量型项目上获胜,也可以向小巧方面发展,比如开展跳水、体操等项目,这样才能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建行已经走出国门,购买了美洲银行的亚洲分行,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很好的证明。 舒眉

  

金融放开未必有金融风险

  等着开放的外资银行已扎堆抢滩上海。

  

金融放开未必有金融风险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