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江苏银监局局长周忠明:宏观调控宜“疏”不宜“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 15:55 21世纪经济报道

  

江苏银监局局长周忠明:宏观调控宜“疏”不宜“堵”

  江苏银监局局长周忠明:宏观调控宜“疏”不宜“堵”

  治本应从三个主要问题入手,即投资热、贷款多和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

  本报记者陈昆才南京报道

  “目前采取的一些调控措施对抑制经济过热现象有一定的作用。(不过)现在是‘堵’的政策措施多一些,而‘疏’的政策措施少了一些。比如清理固定资产在建项目,加强项目审批,控制土地和信贷,都属于‘堵’的措施。真正治本的,应该从三个主要问题入手,即投资热、贷款多和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9月8日,江苏省银监局局长周忠明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发表了上述言论。

  9月14日,央行公开发布8月份金融运行数据,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为17.9%,为年内最低水平;当月人民币贷款增长1875亿元,同比少增22亿元。数据表明,在一系列紧缩调控政策实施之后,货币与信贷增长过快的速度均有所控制。就在两天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也表示,从投资增幅回落的情况来看,宏观调控已经初见成效。

  然而数据并不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在周忠明看来,如果投资热、贷款增速过快与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根源性问题没有切实的改善,宏观调控以“堵”为主的行政性措施,将会更多地演变为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作为一个全国经济强省和信贷大省的银行业监管者,周忠明对宏观经济问题的思考,也有着更贴近“国情”的独到视角。

  地方政府投资“动力学”

  《21世纪》:你认为投资过热的根源在哪里?

  周忠明:投资增长过快的根源在于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现在抑止投资的一些调控措施,变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政策导向说不可以上这个项目,地方就上那个项目。再加上调控过于依靠行政手段,最终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21世纪》:地方投资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如何改变?

  周忠明:应该说,我们在投资体制方面的改革还没有取得显著成效,虽然之前也提出过一些改革的文件,但是现在上投资项目还是靠跑“部”(指部委)“钱”进。

  地方投资热火降不下来也有现实原因。地方政府的政绩观没有多大变化,发展经济的压力很大,也想得到上上下下的认可,必须要去创造环境,搞好市政建设,改变市容市貌。

  所以,还要重提的是,政府只需要创造投资环境,不要直接推动投资。市政建设可以搞一些,但是要量力而行,不能过度透支未来的社会经济收入,大量负债搞建设。

  《21世纪》:那么,现在的调控存在什么样的不足?

  周忠明:抑制投资过热,我们现在主要依靠限制审批项目。但这种方式无法真正解决地方投资的动力机制,会出现按了葫芦起了瓢的现象。

  (2004年)第一次宏观调控的时候,说钢铁、水泥不好,但是要支持能源交通建设,于是地方就上电厂项目;后来电厂也多了,有些项目才刚刚开工,电力项目又成为限制类行业。有些地方政府对此感到迷惑。

  房地产的三个制度问题

  《21世纪》:你认为造成房地产过热的原因有哪些?制度设计存在哪些不足?

  周忠明:土地制度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土地使用权通过拍卖的方式转让。土地拍卖收入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二财政”,未来多年的土地收益被现在的地方政府使用,过多透支未来的社会资源,会引发后期的问题。

  要改革这项制度必须稳妥,一下子到位是不可能的,那样会导致整个土地市场的大起大落,不仅仅是房地产市场,连基础设施、市政建设都会受到影响,银行对地方政府背景的贷款也会出现大批坏账。

  《21世纪》:目前,很多银行都不敢做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贷款,而且业内也呼吁大力发展房地产直接融资,你怎么看?

  周忠明:其实这涉及到第二个问题,目前的房地产融资体制设计有缺陷。

  我们的房地产融资,包括开发商、个人和建筑企业主要是依赖银行,但是房地产不仅是消费品,还与股票一样具有投资品的属性。

  作为投资品,资产价格波动是很大的,包括开发商、投资者和个人买房,都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开发商很可能抓住机会就能发大财,一旦被套住了,也可能血本无归。个人投资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即使个人自用的房子,也会受到价格波动导致的财富效应的影响。

  《21世纪》:你认为这种融资体制设计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周忠明:目前房地产融资是采取固定收益的融资工具———银行贷款。但贷款这种融资工具的方式与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不匹配,造成了扭曲,这是融资制度设计上的不足,不能简单地责备银行或者开发商。

  开发商借银行的钱,拿到高风险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投资,赢了,银行拿固定收益,开发商赚大钱。输了,开发商就那么点资本金,风险由银行接盘。这验证了经济学上的一个简单道理,那就是拿别人的钱来办自己的事情,是只考虑收益,不讲成本的。

  《21世纪》:对于发展房地产直接融资,你有何建议?

  周忠明:既然作为投资品,房地产市场应该主要依靠直接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比如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其他的房地产投资等,而不是主要采取信贷资金,开发贷款只能当作辅助配套,银行贷款主要应该给个人用于买房。

  《21世纪》:还有哪些制度和机制上的缺陷?

  周忠明:再就是预售房制度,它鼓励了开发商拿购房者的钱来冒险,而且造成了很多后遗症。最近我们发现有些开发商的资金链出现紧张,自己跑了,烂摊子扔给地方政府。我们正在密切注意这方面的动向。

  当然,如果改革这项制度,也不能选择在开发商资金链十分紧张的时候进行,因为现在改革,开发商资金更加紧张,整个市场有崩盘的危险。

  所以,土地转让制度、房地产融资制度和预售制度的改革还是要稳妥地进行,到市场平稳的时候,把上述三个问题都要解决掉。

  流动性过剩根在汇率形成机制

  《21世纪》:很明显,在目前的制度设计下,商业银行与房地产开发商是捆绑在一起的。2005年,很多开发商曾面临资金紧张,也是因为商业银行收紧了信贷投放。而有关部门和学者在去年曾多次提出“宽货币、紧信贷”,但你很早就提出,这是当时对形势估计的不足。

  周忠明:当时有关部门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对形势不太了解,判断上有些失误。

  “宽货币”是因为外汇占款增加,外汇储备不断上升,造成货币供应过多。而“紧信贷”是因为当时很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足,受到资本约束形成的一种现象。

  但是从今年年初起,资本约束大大放松了。资本充足率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甚至超过了13%。等到资本约束有所缓解之后,一季度信贷已经猛增。

  《21世纪》:商业银行也是左右为难,他们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要给股东以良好的回报。

  周忠明:造成各家银行经营压力大的原因是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不健全,不断地有大量的外汇流入,转化为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各家银行迫不得已也为资金寻找出路。所以,根子还是要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21世纪》: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还很大,你认为有哪些途径可以改变根子上的问题?

  周忠明:核心问题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内外汇交易市场上扮演的角色,挑的担子太重。

  《21世纪》:需要改革的地方有哪些?

  周忠明:第一,强制结售汇制度是不是需要重新考虑?目前书面上的提法,还是强制,但实际上有所放宽了。

  第二,扩大国内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是否可以再组织一些外汇投资基金,通过类似于共同基金等形式,引导民间资金进入,使市场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外汇市场不应仅仅是中央银行和几家外汇指定银行的游戏场所。

  希望通过上述渠道,真正实现从藏汇于央行转变到藏汇于民。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