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断粮”迫使民营润滑油重组求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 09:08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范媛

  上游资源的突然“断粮”,使众多企业陷入“滴油未进”的绝境,中国润滑油业界新一轮的重组再编,正在酝酿之中。

  旧体制下的蛋

  润滑油的组成成分中基础油占到90%以上,而现在中国能够炼制调和润滑油基础油的只有国有石油和石化的炼厂,基于中石油和中石化在中国石油的开采、炼制、进口和销售的垄断地位,下游产业链条中基础油的销售权利完全被两家公司所掌控:中石油、中石化“分家”后,70%的基础油资源掌握在中石油手中,另30%由中石化掌控。

  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一直试图联手把住基础油的源头,锁住基础油供应,重点保证两大集团润滑油的基础油供应。2000年末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成立后,立即实行“五统一”战略,其中“资源统一配置”则被列为首位,就是把中石油上游炼厂生产的基础油全部收拢到润滑油分公司,这使得一些民营润滑油厂就不能像从前那样直接从炼厂购买原料,而只能从中石油润滑油公司那里购买基础油。

  “这几年大家也都习惯了,虽然价格一直是人家石油、石化说了算,但一直还算好买,只要拿钱基本都能买到。他们以前也曾经多次停止销售基础油,但基本上都是因为要涨价,所以也不会停太久,最多也就10来天,怎么也想不到,这次停售基础油到现在半年多了,他们是一滴油都不卖。”一位从事润滑油生产销售多年的业内人士对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抱怨说。

  2006年春节前夕,润滑油行业里的人都像往年一样在春节前把库存变成现金回家过年了。等到春节回来打算进货生产时才发现,市场上没有原材料供应,恐慌的气氛在润滑油行业里迅速传播,到了3月份时基础油价格一下子从春节前的6000多元/吨暴涨到了8000元/吨,即使这样,依然只是有价无货。

  市场上仅有油贩子手里原来的库存在流通,有的润滑油厂迫于待产压力只能高价买进;而有的润滑油厂干脆不生产了,直接去购买大桶包装的润滑油回到厂里分装。“后来厂里就开始控制100桶以上的大包装油,现在别说100桶了,昨天我打电话去昆仑,他们告诉我一桶都别想,不卖。”经销润滑油多年的老范因为供货不足,今年客户流失掉了一半。

  统一、统士、龙蟠、康普顿、润佳这些中等规模的企业更加“吃不饱”:一是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大;二是对质量的要求也不同于一般的小企业。尤其是统一,几个生产基地的上马、产销的不断翻番,让统一已经成为惟一一家可以跟两大石油公司比肩的民营润滑油企业,但庞大的身躯需要更加庞大的原料资源支撑。

  各种传言把缺乏上游资源支撑的统一润滑油推到了风口浪尖:“短缺”、“危机”、“油荒”,“在劫难逃”,不安的气氛像法老的咒语在经销商之间蔓延。

  统一的另类生存

  “的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统一总经理李嘉并不避讳,“往年我们的基础油采购30-40%来自国内,春节过后基础油采购渠道突然中断,我们只能进一步转向进口。”

  然而,紧急向国外的原料供应商求援,也并非一帆风顺。国外的原料生产厂计划性非常强,客户一般都要签订12个月的滚动计划,根据这个安排生产,到约定时间再按期发货。为了应对可能增长的需求量,每季度可以调整计划,但调整幅度一般要求不超过10-20%。

  “我们向国外供应商说明情况,希望能给我们加量,他们也知道我们是长期客户,非常帮忙,从全世界给我们找原材料,并没有因为我们这边有困难就趁火打劫。而且我们还开发了新的供应商,可以说整个世界的基础油都在流向中国。”李嘉当时承受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

  供应紧张,结算条件变得非常苛刻,大量中长期预付款要提前支付给国际供应商。“一个月的资金缺口就有一个多亿,”李嘉回忆说:“当时我们有70%的经销商把家里钱拿出来支持我们,我们在一个月内多收了1.2亿元的预付款。”

  良好的资金运转态势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断粮”危机。“四月份开始,每个星期都有我们的船到港,当时靠港的最小的船也要3000吨油,这一船就2400万元,这都需要提前付给人家真金白银的,当时很多厂家都付不起,根本没法买。7月4号,我们从美国运来了7000吨基础油,这条船在当时创了润滑油行业两个第一,距离最远,吨数最大。”李嘉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据不完全统计,在1-7月份,统一润滑油采购进口优质基础油比去年同期增加141%。现在统一的进口基础油的常规储备高达7万吨。

  进口基础油的大量采购必然快速提高成本,涨价危机又跟随而至。2月中旬统一首轮涨价,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连续4次调高价格。为了避免价格战,李嘉果断淘汰了类似CD级别的陈旧产品,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全部向高端市场转移,SL、SM这些面向欧洲Ⅲ号、欧洲Ⅳ号环保发动机级别的润滑油销量直线上升,形成了新的品牌定位。

  但统一依然无法逃出没有上游资源的阴霾。当记者问统一是否要与世界500强企业合资,并把美孚、壳牌这些拥有丰富上游资源的企业猜了个遍,李嘉神秘地笑着反问:“中石油也是世界500强啊,你怎么不猜呢?其实现在我都不知道最后会跟哪家公司合资,一切都在谈判中。”李嘉坦言,合资主要是解决上游资源问题。

  据一位消息人士透露,昆仑曾经召集几家媒体召开了一个内部的小型会议,当问到是否考虑跟统一合资时,昆仑回答:“如果合资那也是跟中石油总公司的事情,尽管昆仑是不愿意的。”

  业内的分析人士认为,统一年生产能力达60万吨,销售额近30亿元,再加上2100多家直供总经销商,9万多家零售商这些数字都能说明统一现在是个巨大的砝码,无论哪家跟统一合作都是利好,这也正是世界500强企业看好统一的原因。就国内的情况看,“昆仑”、“

长城”、“统一”是三分天下,一旦其中两家合并,无疑可以成就霸主地位。

  民营企业能否在石油行业“垄断”的夹缝中通过再编求生,尚难预料。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