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质量“提速”5小时“企业行”质量专家对话华药公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 07:43 中国质量新闻网

  9月4日,天空下起了小雨,给入秋后的石家庄带来了一丝凉意。而在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药)三楼会议室,围绕着卓越绩效模式标准的讨论却一直处在火热的气氛当中。

  得知中国质量协会和中国质量报在质量月期间将联合举办“百千万质量专家企业行”活动,专家义务服务的第一站也将到河北省来传经送宝,华药早早就做好了准
备,今天的讨论会就是由华药总经理张千兵亲自主持,他带领着在家的所有副总及中层管理者参加,与之对话的是中国质量协会秘书长马林、管理专家赵海峰。从9月3日开始,华药已经有300多人次参加了专家们关于卓越绩效模式、质量管理方法等的专题讲座和互动交流。

  “到9月5日活动结束,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华药将会有600人次接受质量新方法的‘洗礼’。”华药副总经理王永维告诉记者。

  质量背后的危机

  让华药人有着如此质量狂热激情的推力是华药人日益感到的“掉队”危机。

  从大的方面讲,“十一五”期间,有着良好医药工业基础的石家庄提出了将打造未来中国“药都”的口号。

  “这不是空穴来风,目前,石家庄规模以上的医药企业就有30多家,像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都是国内知名的医药企业。每年单医药行业的收入就占石家庄市GDP的1/3。” 王永维说,因此他们感到“急需要一个质量工具组合使华药达到成熟。”

  而产生这次讨论的直接原因就是近年来华药“利润下滑,效益不佳”的现状。用华药人的话就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因此,从2005年开始,集团高层管理者就希望在公司中导入卓越绩效模式,以此“激活”华药。

  华药到底缺少什么?对照卓越绩效模式标准的7个部分,讨论由此而展开。

  “我们感到什么都不缺,可事实上我们总是‘跟不上趟’。”该公司总经理张千兵说,论质量管理基础,作为中国“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华药1986年在医药行业就首家获得了“国家质量管理奖”,是业内率先通过GMP认证的企业。目前有20多个子公司通过了各类质量管理体系认证,50多个产品通过了“采标”认证,但与同类产品相比却一直得不到顾客的“特别钟爱”,效益还比不上同在石家庄市的民营企业“神威”。

  “因此,我们想请专家给华药开一剂良方。”张千兵诚恳地说。

  从8%进入卓越

  “华药是一个老国企,在较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药厂裂变为拥有40多个子公司的集团公司,各个子公司发展的状况也不一样,还有一个上市子公司,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机构,如果没有一套成熟的绩效评价体系,公司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专家认为,从卓越绩效模式标准的角度看,华药缺少战略管理。

  首先是战略定位不清晰。从奶制品到房地产,什么都在做,什么都想做,摊子铺得太大,管理成本过高。这一点,华药应该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永远做设备商,不做运营商”的战略学习,特别是在目前中国药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华药更应该找准自己的主攻方向。在卓越绩效模式标准的7个部分中,战略管理虽然只占8%的分值,但它却是一个企业的航标,规定着企业的文化、方向。

  同时,华药在战略定位上也缺乏标杆对比。过去企业评价自己往往是自己和自己比,比如认为自己获得了ISO9000族的认证就等于质量达标了,管理提升了。事实上ISO9000族是符合的标准,符合标准就能拿到证书。专家认为,华药目前缺少的不是资源,也不是没有标杆,重要的是要放下国有企业老大哥的架子,虚心向标杆企业学习。

  抓住40%的经营结果

  张千兵总经理说他最羡慕那些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就能获得准确信息的老总。而现在的华药,这些保障质量水平的基本管理工作还在跌跌撞撞地进行当中。

  一盒青霉素售价8元,是哪个地区的8元?如何达到“股东、员工、市场”三满意?如何模拟市场建立一个实用的评价体系?财务管理如何改进?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华药人都希望能从专家那里得到参考答案。

  2005年华药实现销售收入68亿元,出口创汇1.5亿美元的良好业绩,但为什么与同行比较利润不增反降?通过进一步的交流,专家发现华药的经营结果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不是综合的绩效。

  传统的质量观认为经营结果就是销售额、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了产品与服务质量是经营质量的核心、底线。事实上,在卓越绩效模式中,经营结果是一个综合的绩效,占到40%以上的比例,它包括顾客满意、产品、服务、财务、市场、人力资源、组织的效率、社会责任等。

  华药在过去的经营结果中可能忽视了这些创造价值的内涵。如

信息化建设滞后、财务管理混乱、对副总经理及其以下的管理人员只有利润指标,没有考核指标、缺少员工激励体系、顾客投诉机制较差等。专家认为,放弃单纯追求销售额、利润的数字,从解决好经营结果入手,就能带动华药这些相关资源的整合,从而达到卓越绩效。

  华药有暂时的困惑,但华药的质量管理基础是扎实的,这是华药未来导入卓越绩效模式标准可能成功的先决条件,专家强调。

  从上午8时30分到下午1时30分,5个小时,张千兵称“这是帮华药提速质量的5小时”。围绕着华药,围绕着老国企,围绕着质量,专家们与华药人从绵绵细雨谈到了天空放晴。

作者: 杜 吟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