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图文]奔腾扑面而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 06:58 中国质量新闻网

  

[图文]奔腾扑面而来

  上市仪式上,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与一汽前掌门人耿昭杰在奔腾轿车内交谈。

  已有数年没有见到一汽为自己的一款车出笼而煞费苦心地大造声势了:从产品概念阶段马不停蹄地参加车展,到示世人以神秘莫测的车型代号;从大谈自主品牌规划露出其冰
山一角,到大动干戈地发布其正式名称;从事前媒体试驾与安全性能集中作秀的“巧合”,到最终壮观的上市大戏。

  这款车就是奔腾。

  性价比和安全双剑合璧

  8月18日,承载着国人的关注与期待,目前国内惟一一款自主品牌中高级轿车奔腾在一汽本部宣告上市。此举不仅填补了国内中高级轿车市场自主品牌的空白,同时也实现了国内汽车工业“技术与品质”的大幅度跨越。而关注者最大的惊喜,则来自奔腾市场价格的公布:奔腾2.0L手自一体舒适型的售价仅为15.18万元。无疑,奔腾将对中高级轿车市场产生不小的冲击。

  一汽奔腾上市首发阵容涵盖了2.3L、2.0L两个排量级的6款车型,其中2.3LAT导航版售价20.88万元;2.3LAT尊贵型售价18.88万元;2.3LAT豪华型售价17.58万元;2.0LAT尊贵型售价17.88万元;2.0LAT豪华型售价16.58万元;2.0LAT手自一体舒适型售价15.18万元。

  有关人士称,奔腾的价格,是今年中高级轿车最具颠覆性的一次价格震荡。

  自主品牌轿车且不论品质,单就价格而言,长期以来矮洋品牌一头是不争之实,总是在10万元以内打滚。奔腾的杀出,宣告一段旧皇历的结束。

  奔腾售价的根据在于,在M6平台上的自主创新,发动机、底盘虽与其共用,但大约有4成多是自己的东西,具有高标准的品质,如奔腾的安全性,一汽特意下足工夫,烧了5亿多元,试验用车足足用了86台,创造了自主品牌轿车一个空前的纪录。

  上市前夕,奔腾在安全上做了4项高难度系数表演:国内首例侧面柱撞试验、高难度系数的侧翻试验,真人实车侧翻挑战、极限静压试验等国内首创的安全试验。这样一连串中国汽车安全试验评测的标志性事件,使奔腾与超高安全性画上了等号。

  用一汽轿车人的话说,奔腾更好了,却比目前马自达6的市场价格要低两万元以上。通过奔腾,一汽给国人传达了如此的信息,自己做主造的车,比洋品牌车便宜、实惠。

  让奔腾之梦更加“奔腾”

  一汽总经理竺延风将一汽奔腾的上市,作为一汽集团自主品牌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他表示,目前一汽集团已经拥有了大量达到国际水准的汽车项目研发能力及生产制造的全体系能力,同时,一汽集团的自主品牌产品规划中更是涵盖了高、中、低档全系列车型。

  奔腾是目前国内惟一一款自主品牌参与高端轿车市场竞争的车型。它采用了日本和欧洲汽车技术中最先进的部分,吸收了中高级轿车的车身设计、主被动安全技术、内饰模块、NVH改善等先进技术,确保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高品质。

  据调查,消费者对其上市关注度和期待感远远超过了一般品牌。同时,在媒体和专家前期对一汽奔腾的亲身体验中,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和定义。

  安全、操控、舒适3大性能相当优秀,是奔腾决战市场的利器。

  据介绍,一汽奔腾布局于全国的40家销售服务中心店,是今年年初一汽轿车在原有营销网络基础上经过严格筛选后确定的。半年来,他们对每一家销售服务中心的营销能力和企业资质都进行了重新评定和培训升级,甚至对销售服务中心的每一个销售代表和维修技师都进行了高规格的产品培训、技术培训和奔腾品牌文化的传导。

  诚然,许多国人对奔腾的“血统”议论纷纷,其实,还在于对“红旗”时代的“精粹”心驰神往。如果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一汽以奔腾为先锋,宣告了许多年来举步艰难的红旗的再生。尽管体内输入了别人的血液,但毕竟,肌体是一汽自己的。这点从奔腾的概念提出、目标用户的确立,直到研发、试制的各环节,都是一汽自主决策的。所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先从易做起,积累经验,锻炼人才,不失为明智之举。以成效而论,奔腾之所以能率先破土而出,正是有了“拿来主义”之捷径,相对全程的

自主研发而言,奔腾的诞生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

  至于市场效益,如果奔腾能不负众望,担当领军者,与洋品牌相对抗,不仅可解老红旗度日维艰的“亏欠之痒”,还能为一汽的自主研发大量造血。希望一汽在中高级轿车市场的奔腾之梦,来得更加“奔腾”。

作者:赵 伟 文并摄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