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管彤贤:“我们对创新从不敢怠慢”(风采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 00:15 人民网-市场报

  

管彤贤:“我们对创新从不敢怠慢”(风采录)
7月中旬,上海市首届先进制造业领军人物评选揭晓。在11位获奖者中,管彤贤是其中年纪最大的企业家。有趣的是,他领导的企业偏偏是获奖企业中最年轻的。

  上个世纪60年代出现的集装箱是运输业的一次伟大革命。这一创造性的技术进步,数十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巨大的财富,并改变了港口、运输船、装卸机械的面貌。如今,它已经成为所有国家外贸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国内外大型港口集装箱装卸机械制造领
域,上海振华港机公司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起家,用14年的时间发展成为雄踞国际市场的“大鳄”。

  14年自主创新占据市场

  作为上海振华港机公司的创始人、国内外大型港口集装箱装卸机械制造业赫赫有名的领军人物,管彤贤身上总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

  老管说,回想14年前,在上世纪90年代初公司刚创业时,港口大型集装箱装卸机械全被国际制造业巨头把持,我国港口集装箱装卸用的几乎都是洋设备,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国内的生产企业偏偏不争气,由于缺乏设计能力,生产水平低下,造出来的产品还不如外国的淘汰货。

  在老管的带领下,振华港机公司根据全球港机市场的发展趋势,确定瞄准一流产品,以研发高效自动化、节能环保型新一代集装箱装卸起重机关键技术为目标,走自主创新之路。

  他们研制的双40英尺集装箱起重机,一次可吊运两个40英尺标准集装箱,比常规起重机装卸效率提高60%以上;GPS全球卫星定位集装箱起重机,定位精确度达到15毫米,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超级电容集装箱起重机,不仅消除传统机型的环境污染,而且节能30%,为国际首创。

  14年来,振华港机逐步击败了日本的三菱重工、三井、石川岛,德国的克虏伯、诺尔,韩国的三星、现代等国际制造业巨头,成为雄踞国际市场的“大鳄”。目前,振华港机已占有世界同行业70%的市场份额,按订单排列连续6年居国际同行榜首,年产值连续4年以50%速度增长,成为年产值达15亿美元的上市公司。

  如今,国外港口使用的大型集装箱装卸起重机,每3台里就有2台是中国上海振华港机公司制造的,“ZPMC”品牌已成为国际港机市场的知名品牌。

  回顾14年的创业史和发展史,老管感慨颇多。他说:“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振华港机的今天!”

  盘活企业有高招

  在老管眼中,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对待人才,老管向来都是一视同仁。科班出身的知识分子,无学历但有经验、有动手能力的技术工,在老管看来都是干将,他说:“‘生旦净末丑’和‘跑龙套’的一应俱全,才能唱好自主创新这台大戏。”

  为了培养人才,老管每年都拿出上千万元作为专项培训费,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合作,鼓励员工参加学习,使中专生达到大学水平、大学生达到硕士水平、硕士生达到博士水平,凡考试合格者,费用一律由公司报销。

  “我们要把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变成产业工人!”这是老管培养人才的又一大亮点。振华港机有3万名员工,一线工人占到90%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工。老管说,农民工朴实肯干,但文化不高,我们就是要把振华办成一个大学校,通过培训,把农民工培养成为能工巧匠,让“蓝领”与“白领”互见短长,不然这一台台现代化的钢铁巨人是造不出来的。

  老管用人,讲的是“英雄不问出身”,只问能力和贡献。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老管有高招。每年员工有两次加薪机会,额度不等,加多少全凭一张特别的表格,表格上方写着老管的4项基本要求:“能操心、能着急、能解决问题,出手快。”在振华港机,只要有能力,业绩突出,就可以拿高工资。

  同时,振华港机设立了4个100万元大奖,每年举行3次奖励活动,评选“振华功臣”,只要是对创新有贡献的人,都给予重奖。

  个人魅力留住员工

  在很多员工眼里,老管很有个人魅力:他对创新情有独钟,想法独特,常常有新点子,鼓励技术人员大胆尝试,而且允许失败;他处事果断,待人随和,没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坚持与6个下属同在一间屋子里办公;他不设专职秘书,讲话稿都是自己起草,从不让下属代劳;他不要专车,不配备豪华办公家具,用老管的话说:“没有豪华的办公室,我们照样创新,在世界上拿第一!”

  是辉煌的事业和对人的尊重,同时也是老管的个人魅力留住了员工的心。老管说:“海外曾有不少港口开价10万到15万美元的年薪,聘请振华派去的电气调试专家,让他们留下,结果无一人为之所动!”

  老管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依然精神矍铄,身上总是有一股不竭的动力。他说:“世界港机市场强手如林,我们处在竞争的漩涡中,对创新从来不敢怠慢,而且技术在不断进步,自主创新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的产品必须始终保持高科技含量,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我有生之年的最大心愿,就是让世界上凡是有集装箱作业的港口,都用上振华港机的产品。”老管如是说。

  (摘自《中国经济导报》)

许永平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