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汇率政策]汇率政策寻求突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 08:57 新京报

  今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达到614亿美元

  本轮宏观调控中,流动性过剩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加快汇率改革无疑成为在解决宏观调控进程中一个必然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称,央行8月18日的这次加息实际又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汇率政策]汇率政策寻求突破

  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9411亿美元。

  升值主要有两点担忧

  去年7·21中国汇率改革之后,中国放弃了已沿用近10年的人民币与美元固定汇率机制,此前人民币已经突破8元大关,但从过去12个月里的情况看,除去一次性升值2%之后,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仅为1.4%.从汇改一周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外贸企业对汇率改革的承受能力正在增加,升值对我国企业的冲击力并没有想象中的剧烈。

  海关总署7月11日公布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据海关统计,今年1-6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7957.4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其中,出口4285.9亿美元,增长25.2%;进口3671.5亿美元,增长21.3%。实现贸易顺差614.4亿美元。

  管理层对于人民币升值主要有两点担忧,其一是对外贸行业的冲击,其二是防范投机资金涌入。

  江苏祥盛纺织染公司总经理申素琴说,人民币中间价在8左右的时候,企业的压力就已较大,如果人民币再次升值,企业在出口的过程中将面临更大压力,她说,目前,企业已经响应提高了多类产品的出口价格,但提价空间已经十分有限。由于出口价格提高,一部分企业的客户将订单转移到了印度等地,该企业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正在削弱,这对企业而言是一个危险信号。

  在汇率调整方面,央行对投机资金防范也有顾虑。2005年3月央行将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打到0.99,同时将市场利率压至低点,为汇改护航,此后也一直在有意识的维护着中美之间的息差,以阻击投机资金。美国之前已经过了十余次加息,而中国却很少动作,从目前来看,一年期央行票据和美元一年期LIBOR大概有接近3%的息差,成为阻击热钱的最主要屏障。

  一般而言,热钱大致的粗略计算公式为热钱=外汇储备-顺差-FDI(资本净流入)。

  按照目前可以查询的最新数据计算,今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9411亿美元,扣除去年年底的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新增外汇储备1222亿美元。同期,我国贸易顺差614亿美元,FDI为284.28亿美元,通过计算可以得出,1222-614-284=324(亿美元)。

  制度改革正在进行

  虽然目前讨论集中于人民币升值与否,升多少的问题,但作为央行来说,其7·21汇率制度改革最大的要点不在于2%的升值幅度,而是将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逐渐过渡到人民币的浮动汇率制度上来。

  这其中正在进行强制结售汇制度的改革。我国自1994年就开始施行强制结售汇制度,该制度要求,除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留以外,企业和个人手中的外汇都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外汇指定银行则必须把高于外汇局批准头寸额度之外的外汇在市场上卖出。

  而央行一般作为市场上的接盘者,买入外汇以积累国家的外汇储备。

  去年8月2日和3日,在央行出其不意宣布汇改后不久,外汇局就密集出台了两项措施,放宽了企业和个人的用汇比例。在企业用汇方面,将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可保留的现汇比例,由现行的30%或50%调高到50%或80%,部分企业甚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申请100%保留;而个人因私购汇则由原来的3000和5000美元,提高到5000和8000美元。

  今年4月份,外汇局又发布通知,进一步提高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并将个人购汇额度扩大到每年2万美元,随后又将各家商业银行的头寸从原先的三个头寸管理转变成为综合头寸管理。

  ■企业个案

  汇率破8企业慎接出口大单

  去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提高2%。就在那一天,江苏祥盛纺织公司从此就多了一个关注的方向———人民币当天汇率。

  升值初期三策略应对

  在汇率调整消息公布的第2天,江苏祥盛纺织公司就召开了所有财务、经营、销售等高管参加的紧急会议,商讨对策。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慎重考虑,该公司当即想出了三条应对之策:上调1%的产品出口价格;降低1.5%的产品采购价格;尝试用多种货币进行国际结算。

  该公司总经理申素琴分析说,“祥盛出口欧美的传统大宗纺织品尽管出口附加值相对较低,但由于物美价廉在国际市场上还是拥有众多客户,小幅提高出口产品1%的价格估计对销售影响不大,以此冲减一部分因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损失。”

  人民币升值后有利于企业进口。申素琴说,正是看到了这一有利因素,祥盛决定此后将公司以人民币结算的采购产品价格降低1.5%,这样一来又可减少一部分采购成本。

  人民币汇率调整后,不再单盯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申素琴说,尽管国家没有明确指出一篮子货币具体指哪些货币,但根据她多年来的外贸经验分析,不外乎欧元、日元等世界主要货币。因此,为减少因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祥盛改变了以前仅凭美元结算的单一结汇方式,开始用进口国货币取代美元进行国际结算。她举例说,“今后该公司出口欧盟的货物,将可能尝试用欧元结算;在日本可能将用日元支付货款,以分散风险,减少损失。

  升值冲抵企业利润

  随着汇改时间推移,人民币中间价也从刚开始的8.22一路升到8.10、8.09、8.04、8.02.到今年5月15日,人民币首次突破8点大关,人民币中间价达到7.9982.就在人民币突破8点,打破人们的心理底线的时候,一宗900万美元的生意,也在冲击着申素琴的心理底线。

  申素琴说,由于这笔订单的单价较低,接下来吧,人民币一旦继续升值将有可能抵冲这批订单大部分的利润;不接吧,一单就900万美元,还是个潜在的大客户,丢了是一大损失。为此,公司也是左右为难。

  她说,自从人民币中间价在8上下浮动以来,该公司接订单就变得更为谨慎。

  以前,签订合同的事,她少有过问。如今,每有大单,她都要亲自过问。

  ■行业影响

  汇率升值2%纺织品少出口25亿美元

  自去年7月21日人民币小幅升值2%以来,一路走高的人民币汇率,让许多以外贸为主的出口主导型企业不断经受着考验。而对于进口企业而言,升值也让企业尝到了甜头。

  升值不利出口

  “作为出口企业,人民币升值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北京一家大型纺织企业负责人如实说道。该负责人说,人民币汇率升高后,意味着人民币比以前更值钱,对单位和个人购买进口产品或物资有利,但对于出口企业而言,企业实际的国际收支是较少的,企业要想获得人民币升值前的利润,就只有提高出口价格,但市场又不接受,不利于出口。

  这位负责人解释说,企业每一个年度的订单都是上一年底签订的,而价格也是根据当时的人民币汇率和产品价格而签订,人民币汇率调整后,许多产品的出口价如果照以前的订单执行,则意味着产品的实际出口价格已经损失掉了人民币升值的那一部分,也意味着企业的利润是下降的。但企业又不好毁约,因为,一旦毁约,企业的损失将更大。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传统纺织品出口占纺织出口总量的70%。该企业负责人说,目前,该企业的出口产品也以原料和初加工产品居多,在国际市场中,主要以相对较低的出口价格取胜。

  该负责人说,今年以来,该企业的大订单、长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近30%。目前,企业新接的订单主要为一些数额相对较少的短期订单,由于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因素,长单企业不敢接,把握不准就可能亏钱。

  由于出口竞争优势削弱,企业接单谨慎,许多企业的出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江苏阳光、浙江华孚等企业相关负责人都表示,企业出口比去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行业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尽管纺织服装出口达到了640亿美元,增长24%,但增速同比去年则呈下降趋势。此外,我国纺织品对主要出口国美欧的出口量也呈现下降趋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也承认,对美欧出口下降与配额下降有一定关系,但该协会还表示,与人民币汇率提高也有直接关系。此前,该协会还专门做过测算,人民币升值2%,一年将影响纺织品少出口近25亿美元。

  升值利好进口

  人民币升值尽管减少了出口,但对于想要进口纺织机械设备的企业而言,则是一大利好。今年以来,江苏常熟的许多纺织企业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机会,纷纷进行纺织设备技改,他们先后进口了许多新型纺织设备。据来自中国纺织器材工业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5月,我国纺织机械进口金额达到13.76亿元,其中,针织机械、织机和纺纱机械进口均呈增长势头。

  人民币汇率调整对我国以出口为主的行业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我国鞋类产品的出口同比去年同期,增速也呈下降趋势,此外,五金家电等产品的出口增速也有所下降。

  目前我国纺织、轻工等一些行业的产品出口增速出现了下降趋势,但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仍显示,截至今年7月,我国外贸总额达到了9417亿美元,外贸顺差已累计达到了760亿美元,我国外贸已经累计实现了27个月的顺差。人民币升值似乎对我国外贸出口没产生多大的实质性影响。

  但据中信证券宏观分析师刘可分析认为,尽管目前我国外贸顺差总量在不断上升,但对比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增速已呈放缓趋势,人民币升值对缓解巨额贸易顺差已起到一定作用。

  据了解,目前商务部等部门也在制定政策,鼓励国内企业扩大进口,提高高科技产品出口,以缩小贸易顺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压力。

  专题统筹:周天宅

  编辑:贾浩森 杨文瑾 郭哲 周天宅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张诚 王海林 张广明 孟斯硕 李武 王冰凝 贺帅 张慧 苏曼丽 高泽阳

  实习生 刘玉凤 戴亚琴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