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我国规模最大的移土工程上马 三峡“愚公”造良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 05:56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湖北日报)

  图文/记者陈岩 通讯员韩亚卿

  

我国规模最大的移土工程上马三峡“愚公”造良田

  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村民用小小背篓驮出了新希望。

  随着三峡水库水位逐步上升,库区人民世代耕种的土地将淹没在滔滔江水之下。

  如何抢救要淹没的沃土,保护不可再生耕地资源,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重庆考察时作出重要批示,库区要科学论证,实施移土培肥工程,把沃土移到山上肥田。

  6月1日,

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联合下发《三峡库区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项目实施指导意见》。这项工程在重庆和湖北两地库区分期实施,工程总投资约为10.56亿元,移土量近4000万立方米。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搬迁工程。

  万只背篓搬沃土

  7月15日,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在我省秭归、夷陵、兴山、巴东4个县区全面开工。因山高路陡,车辆运土不便,每天,万余村民用背篓驮着沃土和江水赛跑!

  据悉,这项工程在我省的总投资为5亿元,依据三峡工程蓄水进度和时间分为两期:一期工程要求在2007年汛期前,完成139米至156米水位线淹没地耕作层的剥离、搬迁、覆土;二期工程要求在2009年汛期前完成156米至175米水位线淹没地耕作层的剥离、搬迁、覆土、“坡改梯”任务。

  8月9日,天刚蒙蒙亮,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5组村民崔家华便出现在“移土培肥”工地上。他家在高程500米左右种有3亩脐橙、包谷地,土地瘠薄。

  村里负责组织掘土机、卡车,将4公里外的山下肥沃土壤运送到车辆能够到达的路边。崔家华的任务便是将路边的沃土驮到山上,覆盖在自家田里。他家男女老少5口人齐上阵,干了20多天,已覆土2亩,平均覆土厚度10厘米。3亩地覆土完工,村里给他3800元。

  上午10时许,副省长刘友凡一行,来到烟灯堡村覆土现场,与崔家华攀谈起来。一天运送土方量多少?运土的工钱拿到手没有?土壤运到自家田里后对来年的收成有什么期盼?崔家华回答:“一天一人背土1.5方,工钱已拿到了一部分。移土培肥工程真是好,来年我家的收成一定会增加。”

  他还说了一段这里老百姓编的顺口溜:“取库区的土,肥自家的田。男女老少齐上阵,打工又挣钱。移土培肥项目好,造福当前,想了长远。感谢党中央,感谢国务院。”

  路边空地上,卡车从山下运来的肥土已堆得像小山一样。村民们背着背篓来回穿梭,一筐筐褐色的泥土填进由石头垒起来的梯田里。该村支部书记介绍,村里计划在156米水位线以下取土186.1亩,取土量2.73万立方米,将肥沃耕作层土壤覆盖在410亩薄田里,再造410亩良田。

  移土培肥利千秋

  “在三峡地区,沙砾地质每增加1厘米表土需要400年,石灰石地质增加1厘米表土需要上万年时间。”前来考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教授李佩成说,三峡工程将淹没库区大量土地,土壤若全沉水底,将使库区水质富营养化,水质遭到污染。实施“移土培肥”工程,将肥沃的表土剥离搬迁,覆盖到高处的耕地上,不仅可以建设高产稳产的生态田,让宝贵的耕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库区的耕地综合产量提高30%,而且可大幅度降低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减少库底泥沙沉积。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杜云生说,耕作层土壤需经过几百上千年才能形成,其熟化过程中凝聚和传承着人类的耕作方式和辛勤劳动。实施“移土培肥”项目,将那些即将淹没的耕作层土壤转移到需要覆土培肥的地区,实际上保护了耕作层土壤这一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争分夺秒攻难关

  按照规划,我省“移土培肥”一期工程将对906.99公顷耕园地耕作层剥离,搬迁土壤219.05万立方米,改造瘠薄耕园地2190.54公顷,总投资1.586亿元。

  为保证9月20日前完成139米至156米水位线下土壤的剥离转移工作,7月5日,省政府分别与库区4县区签订了项目实施责任状。

  8月9日,副省长刘友凡对工程的实施进行了具体部署,要求与保土、保肥及水利设施建设衔接起来,做到建一块,成一块,收益一块,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生态的检验,经得起人民群众的检验。

  一场漂亮的“移土培肥”攻坚战正在三峡库区展开。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