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优质眼镜降价销量将暴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 09:58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 邬石

  “直通车”总经理司徒尚炎揭眼镜业黑幕

  由于有3亿多人每年超过5000万副眼镜的巨大年需求,数百亿元的惊人消费额,眼镜市场很早就成了人们眼中的“暴利行业”。

  而时间长达两个月的暑假,则一向是眼镜消费的高峰期。虽然大小眼镜店都不愿意错过一年一度的黄金机会,但已经过去大半的这个暑假,情况显然未如许多商家预料的理想。记者连日来走访广州市数十家眼镜店后发现,有的眼镜店生意其实相当一般,部分眼镜店老板更是直言,即使是暑假阶段也没赚着钱,一年下来更是只赔不赚。

  眼镜行业究竟有何内幕?今年广州的眼镜市场又有什么新特点?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广州直通车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司徒尚炎(下称“司徒”,见图)。去年初以“眼镜直通车”对眼镜传统业态发起了猛烈冲击的司徒,向记者详尽地介绍眼镜消费的一些内幕和真相。

  1、眼镜不是高科技产品

  记者:因为售价不菲,很多人都认为,眼镜是高科技产品,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优质眼镜降价销量将暴增

  司徒:眼镜生产和使用已有近几百年历史,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品。近二十年来,世界性产业的转移,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十分低廉的中国迅速成为世界眼镜工厂,就是因为人力成本是眼镜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眼镜生产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几乎没有垄断性的核心技术,工艺技术十分成熟并相对简单,制作眼镜耗材较少。

  在中国,由于劳力成本低廉,最便宜的眼镜出厂价只要几元钱,大部分的眼镜也只有几十元成本而已。特殊的耐腐蚀特轻质材料,成本会高几倍,但客观地说,眼镜与附加价值极高的高科技产品不能相提并论。

  记者:中国的眼镜工业处在世界产业链什么位置?

  司徒:从数量上来说,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80%以上的眼镜是中国生产的。二十年来,中国眼镜生产的技术、设计工艺、装备及材料等方面,进步是惊人的,高、中、低端产品的质量全方位大幅度迅速提升。近几年,中国不但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眼镜工厂,而且随着在质量上有效地赶超世界水平,中国已成为世界性国际品牌眼镜委托加工和贴牌生产的基地。许多售价昂贵的世界知名品牌眼镜,在中国贴牌生产比在其本土生产的成本低几倍甚至十几倍,因此,在中国贴牌生产眼镜已成为国际品牌眼镜生产的潮流,也是国际品牌眼镜获取高额利润的战略性选择。

  2、极少商人愿意卖质优价廉的眼镜

  记者:既然中国眼镜以质优价廉著称于世,为何市面上性价比高的眼镜却不多见?

  司徒:眼镜是一种以半成品状态供应市场的特殊产品,工厂的商品不能在市场上直接方便地流通,眼镜店不卖,眼镜再多再便宜也没用。决定眼镜消费市场的话语权掌握在零售终端手里。但中国眼镜零售业仍然处在以旺街旺铺珠宝店式的传统零售业态中,这种业态的特点是“三分眼镜、七分费用”,销售费用远远高于眼镜造价,业态的结构性成本很高,不卖高价位眼镜,没有高的毛利,很难维持生计,加上租贵店小,陈列品种限制,因此传统上眼镜零售商人普遍乐于卖高价位、毛利高的贴牌商品,用柜台式一对一的销售方式,千方百计让客人买昂贵的眼镜,真正质优价廉的眼镜,极少商人真正愿意卖。因此,从宏观上讲,国产质优价廉、性价比极高的眼镜在中国严重缺乏销售环境和平台,这就造成了一边是工厂眼镜堆积如山,高度过剩;一边是消费者望而却步,买得少,买不起,用不起。

  记者:现在市面上眼镜价格悬殊,质量上难辨真假,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司徒:目前,眼镜生产的同质化水平已经极高。所以价格差别很大的产品,在品质上的差别已经大大缩小。现在一两百元的眼镜,质量已相当于十年前近千元的眼镜。这是近年来眼镜制造业在材料、设备、工艺上的巨大进步和成果。

  3、昂贵眼镜只是“面子效益”

  记者:你对品牌价值与使用价值有什么看法和分析?

  司徒:如果是国际品牌眼镜,普遍售价非常昂贵,这只要受品牌属地的消费水平、制造成本和品牌投入等因素决定的。它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品牌效应上,适合一部分喜欢名牌的消费者,但如果以使用价值而言,很多中国工厂生产的眼镜在品质上完全可以媲美世界名牌,但价钱则低廉很多倍。否则中国不可能成为国际品牌贴牌生产的基地。卖一两百元的国产眼镜,贴牌后卖一两千元都是常见的现象。

  4、销售成本远超过眼镜造价

  记者:你前面谈过,中国是世界眼镜工厂,造价较低,但市面上眼镜普遍售价很高,这是行业暴利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呢?

  司徒:眼镜的售价居高不下,主要是传统眼镜零售业态的结构性成本决定的,“三分眼镜,七分费用”就是最形象的描绘。以旺街旺铺珠宝式的经营模式为主导的旧业态,销售成本远远超过眼镜造价。以北京路步行街为例,每平方米铺租高达两三千元,50平方米的店铺,月租约15万元左右,每天卖20副眼镜,光租金成本每付眼镜就要分摊二三百元,所以不高价难以养店。因而这类店必须以推销高价位毛利高的商品为主。另外,传统业态适合柜台式一对一推销的服务方式,一个服务员往往要紧盯着服务一个顾客二三个小时,其结果一是劳务成本过高,二是消费者难有选择自由,顾客往往被逼接受高价位眼镜。但高价是把双刃剑,以中国现有收入水平,产品价格高,消费者就少消费,消费低迷,分摊成本更高,形成了行业恶性循环的局面。

  5、高科技只是卖高价的噱头

  记者:很多时候在广告宣传上说眼镜是“高科技”产品和“半医半商”行业,你对此有何评价?

  司徒:这实际上是明眼人在说瞎话,目的不言而喻。现在手机、电脑等新兴产品都已经算不上“高科技”产品,眼镜这种有近几百年历史,结构工艺如此简单的产品,不可能是“高科技”产品。至于眼镜零售业是“半医半商”行业,这只是一种噱头而已。客观上说,除了极少数有眼疾的人需要眼科医生外,绝大多数眼镜消费者,几乎都是普遍的屈光矫正,这是很成熟和相对简单的视光学专业技术,与医学意义上的眼科医学关系甚微,一些机构或商人着意把验光配镜神秘化,与医学强扯关系,主要是出于商业上的目的,要不高价哪有理由。

  6、国产优秀眼镜性价比高

  记者:如果你是消费者,你认为性价比最高的眼镜是哪些?

  司徒: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优秀品牌眼镜的性价比最高,中国质优价廉的眼镜现在已造福全世界,这是不争的事实。眼镜品质相同的前提下,国产品牌售价一般只有国际品牌售价的四分之一以下。尤其是一批有贴牌生产能力工厂的自销产品,真正质优价廉,眼镜直通车也主要以这类产品作为主推商品,而把国际品牌作为比较商品,让中外名牌同台共舞,让消费者自由比较性价比,做到丰廉由人,自由选择。

  7、挑眼镜架消费者才是专家

  记者:到传统眼镜店配眼镜,店员往往代客人挑选眼镜架,你们直通车以自选为主,这是否合乎专业原则?

  司徒:其实,除极少数需要配制很特殊参数眼镜的人外,绝大多数消费者应以镜架戴上去舒适、美观为主,是否舒适、美观,其实消费者最能直接感觉到,也最清楚。选眼镜架比选时装更方便,因为一目了然,一戴有感觉,这是很合乎人性和专业的。柜台式一对一服务往往更便于店员推销,而消费者反而被剥夺了自由选择的权利。

  我认为合适才是最好的。比如眼镜片,不是越薄越好,如果度数较低的,薄的片反而不耐用,尤其装无框架时不牢固,易破损,多花钱反而没好处。作为同质化水平已经极高的产品,目前低端眼镜,在质量上已经与高端产品的差距大幅度缩小,但价格相差很大,现在质量差的眼镜产品已经很难上市。因此,配眼镜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做选择,没有必要盲目追求“高精尖”或贪大求洋,更没有必要花很多钱配一付昂贵的眼镜,然后几年甚至十几年不舍得换,这既对用眼不利,也不雅观,更不理智。

  (金陵/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