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立项机制不改变 成果转化率提高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 07:58 经济参考报

  王天然院士剑指科技攻关项目

  “国家正在加紧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经济领域的许多科技创新及攻关课题,应改变目前几乎全部以单个环节、单项技术指标立项的办法,采取一种全新方式--以提高经济效益的整体目标立项,以更好地发挥科技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日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大声疾呼。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有七、八成的科技成果没有得到转化。王天然院士认为,“我国目前科研项目的立项,几乎都是以单个环节、单项技术指标确立,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立项机制不改变成果转化率提高难

  王天然,我国著名的机器人研究权威专家,曾担任中科院自动化所所长。他主持完成了国家多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他主持研制开发的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系列机器人产品,已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大量应用,并实现了产业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他分析说,虽然单项的技术性攻关课题也是根据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需要立项,而且评奖时,经济效益的好坏是作为了评奖的重要依据之一,经济效益不好,科技成果奖是得不到的。

  “然而”,他话锋一转,“要提高经济效益,仅仅解决单一的一项技术,一个环节,是达不到的,要靠综合的多项技术,以及涉及到的许多相关的一串问题,需要全部协调解决好。”

  王天然院士一直致力于把我国研究成功的机器人科技成果更好地应用到实际中去。通过多年研究与应用的实践,王天然院士深深感到,“一个单项的科技研究项目,如果从一开始不是以提高经济效益的整体目标立项,那么在实践中进行应用非常难。”

  他举例说,一次,他们把自己研制出来的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弧焊机器人,拿到一家生产汽车座椅的企业进行应用,结果,研制出的机器人是一点毛病没有,可经济效益的提高却达不到预期的理想目标。

  为什么呢?因为用机器人焊接,对上道工序的要求十分严格,而这家生产企业,上道工序生产出的产品,许多歪七咧八的,机器人不买账,一个一个都给抛出来了。

  “这能说是研究出的机器人水平低?肯定不能这么讲,它研究出来的技术水平是国际先进水平。问题就出在,要发挥出机器人在这条生产线上的作用,生产线上的其它配套技术包括管理等等,相关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去解决。这样,不管你的科研成果水平多么高,这家企业就是不想再用这个新成果了。”王天然无奈地说。“企业要想用,必须解决企业存在的其它技术、管理、环境等很多问题。可单项的科技课题立项里不包括这方面内容。企业不积极,我们又做不了,挺好的科技成果就这样被搁到一边去了。”

  但是,同样是机器人,在华晨金杯的汽车生产线上,就大显身手了。王天然院士感慨地说,华晨金杯生产汽车底盘时,得使劲弯着腰用人工焊接,非常费工费力,用上机器人以后,整条生产线的节拍马上变快了,经济效益明显得到提高。机器人之所以在华晨金杯发挥出科技威力,是因为它们的生产管理都已规范,其它技术问题也已解决,只差这个底盘的生产工序是薄弱环节。

  王天然感到,目前,我国在科技立项时,往往只是要求这个单项的科技成果要达到某个水平。而立项时,并没把这个单项科技成果能够在提高经济效益中所需要的其它技术及相关配套的一连串问题,全部纳入到课题里面来,所以这些涉及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也就无法一块儿得到解决。“这样,就造成了一项很好的成果研究出来后,就再没人管,没人用了。这不仅造成相当大的科研经费浪费,也无法发挥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这令王天然院士感到非常着急。

  如果科技课题研究不以提高经济效益的整体目标来立项,“仅以研究解决单一环节或单项的技术目标立项,那么,研究出来多少个成果放在那儿,可以说它都有用,也可以说它都没用。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时,有些简单的小问题因为无人过问,这个科技成果再好,也可能始终在那里睡大觉。”王天然院士根据他的长期观察分析认为。

  他打比方说,如果以提高经济效益的整体目标来立项,在那家汽车座椅厂,把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同时解决掉,那么,包括机器人应用技术在内的所有攻关成果,肯定可以发挥出很好地作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使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

  王天然院士举了美国搞的一个“2毫米工程”的科技创新项目例子。他介绍说,这个科技创新项目确定要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整体目标非常明确,就是“2毫米”——为了提高汽车竞争力,要求最终达到所有汽车部件组装完成后,误差不许超过2毫米。要把这个提高经济效益的“2毫米”整体目标实现,不仅涉及多项的技术攻关,还涉及到管理、环境等等许多方面问题。那么,他们在整个汽车生产线上,谁影响“2毫米”就解决谁,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这个整体目标进行,取得的效果非常好,在国外很有名气。

  “其实,美国这个‘2毫米’的科技创新项目,其最大优势在于一切的研究都紧紧围绕着已确定的提高经济效益的整体目标展开。这样一个整体目标不仅把各科研课题之间紧密联系起来,也把企业、大学、科研机构非常紧密地组织联系起来,又非常自然地形成了各自的分工。所有科研部门、企业都连成了一套,形成一系列技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都能进行一块儿攻关解决,经济效益的提高才出现了最好。”王天然说。

  王天然院士认为,这种“2毫米”做法,很值得我国在科研攻关课题立项时借鉴。他谈到,目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严重。“这方面的科研课题,这一下,那一下的,没少立项,但许多做完了,效果不理想,还有一大堆问题摆在那里没有解决!如果把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关闭,是一个办法,但如果能把指标降下来,企业还照样开,不更好吗!比如说,就以降耗要达到几个百分点为整体目标确立一个科技攻关项目,各个单项科研课题与研究活动都围绕这个整体目标展开。”

  他认为,这些研究项目中可能有的属于多个单项技术攻关,有的属于跟踪进行管理的改善,有的属于新材料的研究,有的小问题需要稍改动点儿就行。如果不是以提高经济效益的整体目标立项,那些影响提高经济效益的小问题就无人会过问。

  “确立提高经济效益的整体目标就不同了,一切都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统一动作,大家都得从头到尾地一起做下来。用这种打法,我国解决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效果肯定明显!”为此,王天然院士大胆提出建议:

  在经济领域里,多数科研攻关课题都应该采取以提高经济效益的整体目标办法,这么做,就能很快把阻碍提高经济效益的一连串问题逐一解决。

  以提高经济效益的整体目标办法立项,要比确立单项技术指标立项复杂得多,经济领域的情况千差万别,每项要达到的提高经济效益的整体目标都不一样,而且每一项提高经济效益的整体目标既不能定低也不能定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对这一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并尽早采取果断措施。

  点 评

  

立项机制不改变成果转化率提高难
易卫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王院士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就是科技攻关和生产实践如何有效衔接的问题。如果不明确这一点,科技攻关成果就很难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这无疑是各种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有背科研的宗旨。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王院士所分析指出的之外,我以为对于应用型科技研究来说,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界和科研部门在研发过程中的分离。有关部门在立项时更偏重的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媒体效果和研究成果本身的显示度,而忽略了科研工作本身的最终目的,因此,企业界真正的系统需求或问题所在是什么并不十分清楚,其结果必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和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我国的产业部门一般来说缺少强有力的研发实力和科研投入,创新能力不足。这样的结果,企业基本依靠原有的技术在惯性运行,缺少研创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如果科技部门在对应用型科技项目立项时,缺少对相关企业系统的了解,便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王院士举例所说的机器人推广运用时遭遇的尴尬局面。因此目标不明,产研的脱节,可能是造成了在重大项目立项时往往缺失整体系统考虑的原因之一。

  作为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在重大项目立项时,对于应用型的项目,相关企业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从政策层面鼓励研究部门和相关企业共同组成创新团队参与项目的申请和竞争,建立与之相应的项目评审机制,同时采取多种手段,搭建结合的平台,使得企业和研究部门能够充分沟通并建立紧密合作的渠道,以填补他们之间存在的沟壑,提高研究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效率。


 本报记者:董践真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