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西瓜引出的话题①]四大原因造成卖瓜难(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 05:22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湖北日报)

  记者唐晓安 见习记者杨麟 实习生晓玲 江月 诗哲

  编者按 湖北日报近日接连刊出的《贩瓜记》、《流泪的西瓜》、《悲喜两重天》等关于西瓜的记者亲历式报道,引起省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他们纷纷
从不同角度对当前我省西瓜种植销售环节拿脉问诊,寻找病根,并理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为此,湖北日报再陆续推出一组报道,对西瓜引出的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求证。

  

[西瓜引出的话题①]四大原因造成卖瓜难(图)

  张公庙村26组瓜农余道华的妻子伤心地抱起熟烂了的西瓜,示意记者看。在其背后,熟烂了的西瓜不计其数。

  记者唐晓安 见习记者杨麟摄

  7日,武昌黄鹂路上7家西瓜零售摊,均打出类同的售价:江浙产的“冰糖西瓜”每公斤2.4元;我省产的黑皮、花皮西瓜每公斤0.8元。

  不仅省内省外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西瓜价格相差悬殊,更耐人寻味的是,湖北地产西瓜销售难问题严重,有的瓜产地西瓜卖到几分钱1公斤仍然无人问津,成千上万个西瓜烂在田里,瓜农欲哭无泪。

  种植:盲目扩产酿苦果

  “问题首先出在种植环节上。”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处长万德保对今年我省部分地方西瓜压地现象早有关注。他说,受去年西瓜价高利好信息影响,今年不少瓜农盲目扩大了西瓜种植面积。

  去年全省西瓜种植面积为134万亩,今年据不完全统计西瓜种植面积约160万亩,较去年大幅增长,个别西瓜集中产区增长的面积更大。

  记者在咸安区张公庙村26组采访则发现,当地西瓜种植面积较去年翻了一番。

  瓜农余学伟告诉记者,去年他家种了3亩西瓜,今年则新增14亩,达到17亩。

  更让人吃惊的是,一些原本不产西瓜的地方,今年也纷纷种起了西瓜。

  钟祥洋梓镇双湖村1组的瓜农李道勤告诉记者,往年该村从不种西瓜,今年家家户户都种了西瓜。他说,今年他家12亩棉花地全套种了西瓜,按亩产2000公斤计算,他家今年可产西瓜2.4万公斤。“瓜农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产量势必过剩,西瓜自然滞销。”省社科院农经所所长邹进泰说,受传统种植方式影响,我省西瓜集中于每年6月末至7月中旬上市。加上西瓜不耐储,西瓜自然难以卖出高价。

  “我省西瓜未上市前,瓜价曾高达每公斤3元以上;待我省西瓜大部分下藤时,瓜价又开始快速回调;集中上市期过后,周边省份西瓜则重新抢滩我省西瓜市场。”万德保同时表示,随着我国瓜果品种不断丰富及早熟品种不断提前上市,加上城市居民家庭大多使用空调,客观上,作为传统消暑解渴的西瓜需求总量呈下降趋势。

  品质:没对消费者口味

  “和江浙西瓜相比,我省产的西瓜个头大、口感差。”万德保说,这主要是我省大部分瓜农种植思维,仍重产量而非农产品的内在品质。

  产品不适销,消费者自然不买账。万德保认为,随着城市家庭结构小型化,我国传统的四世同堂的家庭结构几乎不复存在,取而代之是普遍的“3口之家”。按人均每天消费1公斤西瓜计算,一个家庭平均每天只能消费3公斤西瓜。而我省目前产的西瓜单个普遍在5公斤以上,有的甚至重达10公斤以上。

  在钟祥随瓜贩子贩西瓜时,记者发现,不少瓜贩子选购西瓜时明确表示:单个小于3公斤的不收、大于6公斤的不要。许多瓜农只得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生产的“不合格”西瓜被瓜贩子挑拣出来。“个头大只是西瓜滞销的外在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我省部分产地西瓜滞销则反映了长久以来,少数瓜农一直视而不见的西瓜内在品质问题。”邹进泰说,江浙产的“冰糖瓜”的特点是除个头适中外,重要的是瓜皮薄,瓜瓤脆甜、爽口。

  而我省不少地方产的西瓜正相反:个大、皮厚且口感差。

  对此,邹进泰认为,少数瓜农为追求高产,过量施用氮肥等,西瓜内在品质下降,我省整个西瓜产业均受影响。

  西瓜种植源头出问题,整个西瓜产业难免受“牵连”。

  品牌:湖北西瓜待叫响

  “并不是我省所有地方产的西瓜都难卖。”万德保说,我省蔡甸产的“莲花湖”礼品西瓜、潜江高场原种农场产的无籽西瓜,多年来却一直畅销不衰。“西瓜已悄然步入品牌时代,”万德保认为,我省少数地方产的西瓜滞销,另一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农产品地理种植标志和品牌培养意识。

  他认为,出路在于通过龙头企业把过去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种植方式,由龙头企业集中供种、统一提供栽种、施肥技术,指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只有这样才能依市场而生产,并通过科学诚信生产,打造出地域特色品牌。

  他说,江浙“冰糖瓜”近年来畅销江城,重要的是该品牌已被我省消费者广泛认可。

  加工:龙头企业盼跟上

  “我省西瓜难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省西瓜产业链仍显单薄。”他说,我省西瓜集中于6、7月上市,如何“错峰”生产销售,如何开展西瓜深加工,显得非常重要。

  他说,一杯西瓜汁在宾馆、酒楼可卖数十元;外省苹果、猕猴桃等农产品被广泛开发加工成果汁饮品销售,当地的销售难题得到较好解决。倘若我省也出现诸多如“汇源果汁”这样的龙头加工企业,一改西瓜单一鲜食的现状,西瓜难卖将得到有效缓解。

  同时,西瓜皮是个宝,可以制果脯、果酱。同样因缺乏相应的龙头企业带动,大部分西瓜皮资源只得白白地浪费。

  可喜的是,在严峻的市场面前,我省部分瓜农也有了自发的积极行为,如将西瓜雕刻成工艺品、在西瓜向阳的一面晒刻上“一生平安”等吉祥语出售。在我省大悟等地,不少瓜农改种“籽用西瓜”,生产西瓜籽等。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